聚焦“千万工程”|让传统村落焕发新活力

政策速览: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工程。20年来,“千万工程”锲而不舍深入推进、与时俱进迭代升级、内涵范围不断拓展,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壮大了万千乡村产业,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探索走出一条从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入手,进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成功路径,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引领力。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的通知》,全面落实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为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引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色,保留传统村落历史风貌,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古民居、古建筑等有形的历史文化载体”。

协同推进传统村落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更是深入实施“千万工程”的题中之义。四川历史悠久、文明璀璨,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自古就被誉为“天府之国”,地域广阔、地形复杂,人口众多、民族多元,境内古镇与传统村落星罗棋布、数量众多、形态各异、特色鲜明。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公布四川传统村落名录,全省1165个村落被列入名录,本文将从传统村落的定义、建设内容、相关政策梳理、金融支持政策、成功实施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供读者进行学习交流。

 中国传统村落-岜扒侗寨

一、传统村落是什么

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年代久远,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能较完整体现传统风貌、民族或者地域文化特色,并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和四川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包括自然村和行政村。

二、传统村落的具体建设内容

(一)传统建筑保护修缮

1.村落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人文环境及其所依存的地形地貌、河湖水系等自然环境,保护村落里的传统建筑、传统民居、 古井、古路、古桥、古树等历史环境要素;

2.传统建筑的保护修缮,古路桥涵垣、古井塘树藤等历史环境要素修缮;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与其相关的实物和场所等保护修复;

3.传统建筑改造利用,在保持传统建筑原有外观风貌、典型构件的基础上,通过加建、改建和添加设施等方式适应现代生活生产需要;

4.支持传统民居宜居性改造、节能改造和功能拓展等,包括修缮老屋用作民宿、书屋、艺术工作室、社会实践基地等。

(二)人居环境治理

1.大力推进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结合传统村落保护要求及村民生产生活需要;

2.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村内道路、供水、供气、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消防、防灾避险等安全设施;

3.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包括农村教育培训设施、科技文化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基本养老和普惠养老设施等;

4.支持村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包括整治文化遗产周边、公共场地、河塘沟渠等公共环境,乡村山水林田路房等乡村风貌整体提升。

(三)增强传统村落经济“造血功能”

1.通过“整体保护+‘土特产’激活”的方式,整区域支持传统村落保护与休闲民宿、旅游基础设施、体验中心、研学基地、康养中心等依托乡村资源的“土特产”一体化建设,以特色农业、文旅产业等活化利用现金流补足传统村落整体保护的现金流,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同发展;

2.积极探索支持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自建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联动效应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3.围绕农业用水权、生态补偿和资产权益等农村生态产品,探索支持碳汇收益权质押、碳汇交易作为还款来源或担保资源等碳汇价值变现模式,推动农村资源价值转化。

三、中国传统村落与四川传统村落

中国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所建的村。2012年9月,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2012年4月,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启动了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截至2023年10月25日,全国共有8155个中国传统村落。

中国传统村落-源底古村落

四川传统村落,是指四川省境内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村落。根据《四川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四川传统村落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一)分布条件

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建筑集中连片分布,或者有较为完整的传统院落结构,主体风貌保存完整,体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

(二)选址理念

村落主体形成年代久远,村落选址、规划和营造具有较高科学、文化、历史、文物价值,地形地貌、山川水系、街巷空间、格局形态等保存基本完整,清晰反映原有选址理念;

(三)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积淀较为深厚,拥有较为丰富的历史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民族或者地域特色鲜明,至今仍在村民中活态传承。

2023年4月1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公布四川传统村落名录,全省1165个村落被列入名录,其中成都平原地区239个,占比20.52%;川东北地区295个,占比25.32% ;川南地区180个,占比15.45%;攀西地区37个,占比3.17%;川西北地区414个,占比 35.54%。

四川传统村落-峨眉山市罗目古镇

四、传统村落保护相关政策梳理

五、金融政策支持

(一)中央财政支持

近年来,我国对传统村落在保护基础上的活化利用满足了村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环境的改善和生活的便利让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2014年至2019年,中央财政对列入保护名录的4350个中国传统村落给予每个村300万元补助。这些资金又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社会资金,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保护传统村落。中央财政补助和社会资本形成合力,有力支持传统村落完善村内道路、供水、垃圾污水处理以及消防、防灾避险等设施,整治河塘沟渠等公共环境,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传统村落保护促进了脱贫攻坚。各地在保护的前提下充分挖掘传统村落的自然山水、历史文化、田园风光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仅2020年列入国家保护名录的中国传统村落就接待游客3.6亿人次,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使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2020年,安徽黄山、云南大理等10个市州实施了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中央财政对每个示范市州给予1.5亿元补助,地方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形成长效保护利用机制。

同时,传统村落的保护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中的重要内容。加强乡村风貌引导,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和庭院整治,编制村容村貌提升导则,优化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相得益彰。加强村庄风貌引导,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不搞千村一面,不搞大拆大建。弘扬优秀农耕文化,加强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积极推进传统村落挂牌保护,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传统村落挂牌-版江村

(二)政策性银行支持

截至2023年12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已支持或准备支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108个、审批贷款金额352.91亿元、实现贷款投放193.44亿元。支持了一些联农带农成效明显的标杆项目,其中,安徽分行“村落徽州”模式,得到安徽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支持的绩溪县上庄镇、瀛洲镇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3年中国人居环境示范奖名单。支持的湖北团风县传统村落项目惠及脱贫户491户、脱贫人口1474人,项目实施后户均每年可增收5000元、村集体预计每年可增收30万元,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六、相关案例

江西省抚州市坚持做好传统建筑“活化”文章,通过“整体保护+旅游激活”的方式,大力发展传统村落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全域旅游规划紧密结合,合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2020年以来全市旅游人数1.63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达1200亿元。乐安县收集红色标语3800余条,利用村内公共建筑进行展示和宣传,传承发展傩舞、乡射遗乐、乐安打船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融入到流坑村大型沉浸式实景剧《流芳》,组织当地村民参加演出。

  流坑村-《流芳》

湖南省湘西州十八洞村通过“立足红色文化、绣好古色文化、用好绿色资源”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模式,种植猕猴桃、发展乡村旅游、开发蜂蜜等农产品,建成十八洞村山泉水厂,组建苗绣合作社,形成了互助合作共同发展的致富格局。2022年接待游客18.43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200万元,村人均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2022年的23505元。同时,串联德夯景区、矮寨大桥等景区和张刀村等传统村落,通过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形成以矮寨奇观、峡谷瀑布、苗寨风情体验为主题的旅游片区,不仅实现了区域内脱贫致富,而且带动了乡村振兴。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梨子寨

安徽省黄山市立足生态和文化底色,实施微改造提升、微景区培育、微创意运营、微循环发展、微奉献治理“五微”行动,将传统村落作为重点,实施古村落生态修复、古建筑单体保护项目,改善人居环境,持续提升村民幸福指数。(一)对村庄房前屋后闲置地进行改造,以小菜园、小茶园、小果园等模式,运用市场盘活乡村资产资源,发展以徽州民宿为代表的沉浸式体验模式,多渠道增加村民收入。(二)以微景区理念和景区标准建设美丽乡村,乡村旅游已覆盖全市七成以上村庄,年接待旅客4420万人次、收入320余亿元。(三)在实施“五微”行动过程中,注重发动群众参与,要求“建什么、怎么建”须征求群众意见,引导村民争当村庄规划、项目推进的指导员和施工员,动员村民献计献策5000余条。(四)深化废弃物循环利用,建成全域垃圾智能化收运体系,共建设345家“生态美”超市,以微循环促进乡村环境焕然一新。(五)以黟县为试点,创新设立“两山银行”,建立“收储”制度,将农户自愿有偿退出的闲置宅基地集中收储,引入市场化资金和专业运营商。同时,推出“茶叶贷”“菊花贷”“民宿贷”等特色产品,为传统村落村民提供金融服务。

 安徽美丽乡村

近年以来,四川省遵循以“以保护为根本、以利用促保护”的理念实施传统村落保护,探索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实践范式。经过多案例、多场景、多维度的应用及总结,实践范式已被转化为《四川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法规内容。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传统村落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留住巴蜀乡愁,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任重道远,需在政策支持、金融润活、产业注入、制度建设、科学管理、活化利用等方面持续关注,进一步创新探索,最终实现传统村落的合理利用与永续发展。


文章已发表于四川纵横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纵横笔记,搜索公众号,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