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助力“千万工程”与乡村振兴

近日,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的意见》,本公众号上期已对该文件进行详细解读,详见 。

文件开篇便提出了“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强调要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强统筹协调和体制机制创新,整合各方面力量支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研发及产业化示范,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实施“天府良机”行动等,为当下我省高质量推进农业科技行动奠定了基调。

本期文章以文件中农业科技相关内容为出发点,重点分析以“科”兴农,以“技”助农,农业科技的主要类型,以及其助力“千万工程”与乡村振兴的政策指导、财政金融政策支持、金融机构主要信贷品种、关于2024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申报流程。供各位读者学习交流。

一、关于农业科技的政策指导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资源压力的增加,农业作为世界各国的基础产业,其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而如今农业发展面临着耕地资源日益紧缺、生态环境破坏以及气候异常等一系列问题,国家和各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和发展。

关于支持推进农业科技发展的政策指引

二、农业科技具体类型

随着农业生产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链的衍生,农业科技所包含的内容也不断扩展,通过查阅关于农业科技的相关政策、了解不同类型不同项目的农业科技企业,总结归纳农业科技的具体类型如下:

(一)动植物育种技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种业工作,多次强调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选育推广优良品种对于实现这一重大战略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动植物育种是农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发展的芯片,世界种业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1.0时代是农家育种;2.0时代是杂交育种;3.0时代是分子育种,包括分子标记、转基因育种等;4.0时代是“生物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智能装备”育种。据研究机构预测,未来几年全球育种市场规模将以每年5%以上的速度增长,育种行业将进一步深耕智能化技术,通过数字化管理和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提高育种效率和品质。同时,育种行业也将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育种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二)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农业机械包括农用动力机械、农田建设机械、土壤耕作机械、种植和施肥机械、植物保护机械、农田排灌机械、作物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和农业运输机械等,在平原地区运用大型大马力机械,在丘陵山地推广小型适用型农机,运用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及动态监测、复式条播机一次性完成碎土整平等工序,为“抢时抢天气”的播种作业提供保障,生产履带式收获机、移动式烘干机可在灾害季节及时开展烘干作业,农业机器人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从种植、施肥、除草到收割等环节,都可以看到机器人的身影,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发展和推广数字化、自动化的农业机械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还有助于防灾减灾,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三)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是采用人工技术手段,改变自然光温条件,创造优化动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使之能够全天候生长的设施工程。其包含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设施、育苗工厂化设施、工厂化集约养殖、立体生态养殖,以及水肥一体化、饲喂自动化、环境控制智能化等设施装备技术。发展设施农业一方面可保障农产品的生产与供应,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粮食、蔬菜、肉类生产,为市场提供多样且高质量的农产品,一方面可有效抵抗和防范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损坏,确保农作物在不利条件下正常生长,现代设施种植通过品种改良、基质调配、环境调控、肥水一体化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可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缓解粮菜争地矛盾,为“菜篮子工程”保驾护航。

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目标


(四)再生农业

再生农业旨在通过可持续的方式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生态环境。它强调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通过轮作、有机肥料等手段来恢复土壤健康,与再生农业相对的是“化学农业”,其主要是运用化学品(化肥、农药和除草剂),通过重型农机的运作,用机械完成从翻耕、播种、喷洒药剂到收割的一系列过程,长时间高强度的“化学农业”给土地、水资源甚至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破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再生农业技术的发展,据研究机构预测,全球再生农业市场规模将在未来几年内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在我国,随着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再生农业的发展前景广阔。通过采用再生农业技术,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智能农业

智能农业是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精细化精耕细作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传统,而智能农业可以将此传统发挥到极致,通过智能化的设备实时监测土壤状况、气候状况,做到精准施肥,未雨绸缪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目前、阿里、拼多多等头部互联网公司也纷纷发力智能农业,把业务延伸到种植或养殖的前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农业生产提供市场价格参考、总体产量预测、生产数据统计等,让农业生产供需匹配、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

除以上几个重要方面,农业科技还包含生物农业(利用生物技术来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性和产量,通过基因编辑等手段,可以培育出更加适应环境的农作物品种,如转基因技术)、分子农业(利用分子遗传学、生物技术等手段,对农作物进行基因改造和优化,以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农业新材料、绿色低碳农业、农业社会化服务技术等方面。

农业科技投资的主要赛道

三、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具体信贷品种

(一)财政资金支持

农业科技是关乎资金与技术的大工程,资金投入是推动科技研发的重要支撑。为支持农业科技创新,2012年以来,我国的农业科技经费投入规模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8年时间里,农业科技投入达到463.33亿元,年均增长率为7.64%。此外,农业科技投入强度也不断提高,由2012年的0.52%提高到了2020年的0.56%。同时中央财政投入13.4亿元加强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条件能力建设。农技推广方面,中央累计投入58.5亿元基本建设资金,改善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工作条件;中央财政每年投入26亿元,支持全国2500多个农业县健全农技推广体系,提升农技推广效能。

中央层面

省级层面—以四川为例


(二)信贷资金支持

全球农业正迈入以信息科技为特征的智慧农业阶段。目前,美国、荷兰等世界农业强国已在智慧大田、设施农业等领域分别构筑了领先优势。农业强国优势的建立不仅得益于现代科技成果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也有赖于发达农业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有力支撑。金融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因素。

1.中国农业银行的农业科技类贷款

贷款主要包括农业科技开发贷款和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贷款两种,贷款对象是研究与开发机构,科研生产联合体及科研型企业,科研推广与服务组织,生产单位(包括国营农业企业、集体企业和农户等),贷款条件是:①贷款项目经过有关技术部门论证或鉴定,有可靠的科学试验依据、有试验示范基础,技术成熟,确有效益,有推广价值;②具有使用先进技术的生产条件和经营能力,所需技术、物资供应和配套资金落实;③贷款项目有30%以上的自有资金;④大额贷款有经济担保单位或有相应的财产抵押;⑤必须符合当地自然条件,有资源优势,农民有接受水平;⑥独立核算,有可靠的经济收入保证,贷款能按期归还。

2.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农业科技贷款

产品种类分为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中长期项目贷款,支持领域:流动资金贷款主要用于解决借款人在实施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示范推广和集成应用等活动中的流动资金需求;固定资产贷款主要用于解决借款人在实施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示范推广或集成应用等活动时新建、扩建、改造、开发、购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以及各类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建设)、示范推广及配套工程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贷款用途包括:现代种业、高端农机装备、高效种植业、智慧农业、农业农村环保技术成果转化、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其他有关农业农村科技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示范推广或集成应用等,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20年。

3.其他银行关于农业科技类的贷款

国家开发银行创设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专项贷款,“十四五”期间总体安排投放专项贷款3000亿元;中国银行的“惠如愿 种业贷”,中国建设银行的“种业振兴行动”。

四、关于2024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申报

国家每年推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众多涉农项目,提前掌握乡村振兴项目申报立项的绿色通道、补贴政策、申报材料、项目要求、认定标准等内容,才能有备无患,事半功倍。

(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发布部门:农业农村部、财政部

·发布时间:3~4月

·申报主体:县(市、区)级人民政府

·激励政策:通过竞争遴选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原则上每个奖励资金总额1亿元,创建、中期评估和认定分别按0.3亿元、0.3亿元、0.4亿元安排。

·申报材料:项目实施方案(创建方案)、发展规划、资金使用方案

·项目要求:1.主导产业特色优势明显,原则上数量为1~2个,产值占产业园总产值的比重达50%以上;2.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已制定产业园专项规划;3.建设水平区域领先,高标准农田占比较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高于本省平均水平;4.绿色发展成效突出;5.带动农民作用显著,园区农民可支配收入原则上应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30%;6.政策支持措施有力;7.组织管理健全完善。

·认定标准:主导产业覆盖率达到6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3:1;产业园年总产值超过30亿元;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当地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

(二)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发布部门:农业农村部、财政部

·发布时间:3~4月

·申报主体:县(市、区)级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为实施主体)

·激励政策:1000万元资金支持(分2年奖补,第一年安排30%补助资金;第二年对达到建设标准的,安排后续奖补资金,对达不到建设标准的取消示范资格,不再安排奖补资金)。

·申报材料:推荐函、申报表、实施方案、发展规划、资金使用方案等

·项目要求:1.主导产业优势明显,产业规模较大。东、中、西部地区镇域主导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应分别达到2亿元、1.5亿元、1亿元(新疆、西藏及其他地区的已摘帽国家级贫困县可放宽条件);2.融合发展初见成效,东、中、西部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分别达到2∶1、1.8∶1、1.6∶1以上(对国家级贫困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作要求);3.产业布局科学合理,镇域公共基础设施完备,服务设施配套,产业发展与村庄建设、生态宜居同步推进;4.联农带农机制初步建立。

·特别注意:1.城关镇、开发区、街道办事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所在地不列入推荐范围;2.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对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予以适当支持,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集中用于扶持壮大乡土经济、乡村产业,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发布部门:发改委、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国家旅游局等七个部门

·发布时间:8~9月

·申报主体:原则上由县级政府申报创建

·激励政策:4000万元资金支持。第一年原则上不超过2000万元;第二年安排与否、安排规模将视第一年项目建设成效、相关评价指标完成情况,通过指标动态监测和综合打分等方式,按照奖优惩劣的原则统筹确定。

·申报材料:示范园创建申报书、示范园实施方案、其他配套资料

·项目要求:当年创建、次年认定、分年度推进

1.原则上县(市)级政府是拟创建示范园的申报主体;优先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创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2.已成立由本级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并明确具体的示范园管理机构;3.具备较好的产业融合发展基础或特色产业优势,且建设示范园的意愿明确;4.示范园发展思路清晰、功能定位明确,用地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具有较强的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5.各省(区、市)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细化确定的具体创建条件。

·特别注意:有创建意愿的县(市、区、旗、农场)或地市政府要于9月底前编制完成示范园创建方案并向省级发展改革委申报。

(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发布部门:农业农村部、财政部

·发布时间:3~4月

·申报主体: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人民政府

·激励政策:每个集群1.5亿元资金支持(省厅统筹分配),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贷款贴息、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相关主体给予支持。

·申报材料省级编报建设方案

·项目要求: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的优势产业,以省政府或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出台了指导意见或发展规划,符合国家相关产业规划;2.产业基础较好,种(养)规模大,主导产业省内全产业链产值应达到100亿元及以上,新疆、西藏可放宽至50亿元;3.已初步形成集中连片发展格局;4.产业经营主体活跃,有多家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较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度参与。

·特别注意:涉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布局区域有重合的,原则上使用中央财政资金叠加投资比例累积不超过20%。

农业科技是打开农业强国之门的金钥匙,也是抢占未来全球农业发展先机、持续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已迈入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4%,科技助力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效益持续提升,已成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农业科技更是农业强国的金钥匙,同时伴随着政策指引和资金支持,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良好发展,今后也必将取得长足进步。

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成就



文章已发表于四川纵横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纵横笔记,搜索公众号,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