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未来5年‘三农’工作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建成农业强国的基本要求,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总抓手。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要以加快农业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现阶段我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但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相比明显滞后。从世界及各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看,工业革命、科技革命、信息革命给农业现代化进程带来了质的飞跃,这也需要中国立足世界,在更大范围内,对比先发国家农业比较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弥合差距加快追赶农业发展进程。
一、什么是农业现代化?
(一)农业现代化一般是指
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
以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满足人们的食物需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使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的过程。
(二)农业现代化有以下关键特征
一是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农业现代化应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利用机械设备、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系统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强度,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明显增长。
二是农业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现代化的农业改革打破了传统小农经济模式,推动了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这使得农业运作方法从小农经济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
三是强调农业科技创新。广泛利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提升农业科技对于农业生产的效益。
四是重视农业绿色化发展。采用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资源的浪费,保护土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五是注重农产品品牌化。通过促进农业产业的整合和升级,培育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六是有一批高素质的现从业者队伍。现代农业从业者能够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经营管理决策能力,具备持续学习和创新精神,具备市场意识和了解市场需求,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差距在哪?
(一)农业人口占比的差距
发达国家的就业结构有个特征就是第一产业(农林渔牧)就业比例非常小,像美国农业人口占比全部就业人口1.3%,德国1.2%,加拿大2%,法国3%,日本韩国也仅有5%以内。
而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就业人口比例较大,我国就有25.4%,像印度42.4%、朝鲜更是高达60%,国内近半数就业人员是从事农业生产的。
图:发达国家农业就业人口比例
(二)劳动生产率差距
本文主要分析我国与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
首先,纠正几个传统误区:①美国是当今世界耕地数量最高的国家,拥有耕地23.66亿亩,比中国多出4亿亩。②美国的亩均小麦产量仅有我国的一半左右。玉米、水稻、大豆亩均产量均高于我国。
中国拥有19.14亿亩耕地,农业产值为84438.6亿元,亩均农业产值4411.63元;农业从业人口约1.76亿人,人均农业产值为2506.6元。
美国耕地有23.66亿亩,比我国多4亿亩耕地,耕地产值为28694.6亿元,亩均农业产值1212.8元;耕地产值及亩均农业产值均低于我国。但是,农业从业人口566万人,人均农业产值50.7万元,是我国人均农业产值的20倍。差距非常悬殊!
我国1.76亿多农民在养活14亿人口;而美国的566万农民就养活了3亿人口。
(三)农民收入及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差距
就农民收入而言,中国农民非农收入占比超过总收入30%,美国平均超过60%。就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而言,美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约为1.02,中国约为0.99,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是80%左右;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至40%,而发达国家比我们高出一倍。发达国家在农业技术方面领先中国。
中国的农业研究人员在农作物育种和生物技术实验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使中国站在了世界发展潮流的前沿。美国更多体现在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科技化等方面,双方的携手合作对于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保障全球粮食供应链通畅意义重大。
(四)农产品质量及加工、包装、储运方面的差距
我国农产品质量水平总体相对较低,质量因素已成为制约消费及出口的隐患。很多有消费能力的居民更愿意购买进口产品。
我国的农产品加工率是20%至30%,而发达国家大部分在90%以上,由于加工、包装、储运方面的技术与设备落后,致使农产品及食品质量下降,不仅不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还造成大量浪费。
(五)观念及管理水平的差距
我国基本上还是传统的农业观念,认为农村的主要功能是经济功能,因此忽略了农业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目前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是现代农业观念,强调农业产业的综合功能,在提高经济功能效应的同时,着力发挥其生态功能与社会功能的作用。
国外对农业的宏观管理主要以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及有限度的行政手段为主,而我国目前仍以行政手段为主。微观经营管理国外推行的是集约化管理,而我国普遍存在粗放现象。我国农户已达2.4亿户,但组织化程度很低,大大降低了规模生产及生产组织效率。
三、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是发达在哪里?
美国虽然第一产业劳动人口少,却是世界上农产品最大出口国,小麦、玉米、棉花、大豆出口量都是世界第一。还有法国、日本等国也是如此,从业人员偏少,但单位产出率非常高。那么这些国家农业现代化发达在哪里呢?
(一)以美国为代表的规模型、机械化、高技术模式
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早在19世纪60年代,在一系列政策的指导下,美国农业就开始步入现代化进程。经过长期发展,现代农业成为美国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
1.美国农业实行农场式的高度组织化经营管理
美国农业的基本经营单位是农场,农场以家庭农场为主,经营规模普遍较大。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19年,美国共有202万个农场,这些农场总共拥有8.97亿英亩的土地,平均农场规模为444英亩(约2695亩)。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农场的规模结构变化较大,大型家庭农场的平均规模高达2200英亩。美国的家庭农场制度经过上百年的实践和完善,已基本适应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
2.美国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
美国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通过科学分化,使农业生产实现了地区生产的专业化,形成了一些著名的生产带,如玉米带、小麦带、棉花带等。早在1914年,美国农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种植专业化,这种格局保持至今。
图示:东北部地区雨量充沛、气温较低,适宜牧草生长,形成了“牧草和乳牛带”;中、北部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冬季寒冷漫长,非常适合小麦生长,形成了“小麦带”。此外,还有大湖区附近的“玉米带”、南方的“棉花带”、太平洋沿岸“综合农业带”等。
这种区域分工使美国各个地区能充分地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通畅的水陆运输网的建立更进一步促进了区域分工专业化生产,而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也有力地推动了附近地区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
3.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
美国农业走的是先实行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后大力推进生物技术化提高土地生产率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粮食生产实现了从土地耕翻、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干燥等全过程机械化,很大程度上取得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当前美国依然在种植业、工厂化畜禽饲养、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等诸多方面都保持着世界先进水平。美国农场平均每一个农业劳动力可以耕地450英亩(约2731亩),可以照料6万-7万只鸡、5000头牛,可以生产谷物10万千克以上以及生产肉类1万千克左右,养活98个美国人和34个外国人。
4.农业产销一体化
美国的农业体系被称作“农工综合企业”,在这个体系里就业的人数占全国劳动力的17%,大大高于农业本身所能吸收的劳动力。美国把在工业部门中先发展而后成熟的管理办法、经验引入农业,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实现产业化经营。美国的农业合作社对内进行组织经营管理、为社员提供物资与资金,对外加工、销售农副产品、输出劳务,在美国的一体化服务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据统计,美国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总计为1953个,农业合作社总营业额已经达到1911亿美元,平均营业额约为1亿美元,由合作社加工的农产品占农产品总量80%,合作社提供的化肥、石油占44%,贷款占40%。
5.科技在农业生产应用广泛
美国政府十分重视现代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推广,科技进步对美国农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高达60%以上,为世界之最。近年来,美国的遗传工程、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感监测等高新技术也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农业生物新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
美国种业公司在全球种业市场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全球十大种业公司中(占全球商业种子销售额的67%),美国有3家公司,分别居第1、第2 和第5 位,约占世界十大种子公司总销售额的50%。
6.农业教育作用突出
美国高等农业院校在美国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充分利用高校人才密集、设备先进的优势,集中大量人力物力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培养了农业现代化所需要的大批实用型人才,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农工教育也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最有代表性的是以农业教育著称的康奈尔大学和以理工教育见长的麻省理工学院。
通过实施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战略,美国构建了新型农科教技术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建立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学科技园区和农业科技基地,将农业科研成果和新技术迅速转化到农业生产领域。
7.农业法规、补贴体系及配套体系完善
形成了以农业法为基础、一百多部重要法律为配套的完善的农业法律体系,内容涵盖农业价格和收入支持、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农业信贷、农业税收、农产品对外贸易和国内食品援助等,有力保证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如美国每年根据玉米、棉花、大米、小麦等主要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制定农产品计划,在农民自愿基础上,与之签订合同,确定一定比例的土地进行停耕、休耕和转耕,并对资源休耕的土地给予补贴。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最有效地利用和节约农业资源,保持农业在国际上的可持续竞争力。
图:美国家庭农场
(二)以欧洲为代表的生产集约加机械技术的复合型模式
欧洲以提高农业生产率为目标,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法国是欧洲农业最发达的国家,其农业的经营办式主要是中小农场,其中耕作面积在80公顷以下的农场占总数的81%。在这样的基础上,法国主要通过农业生产专业化和一体化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
英国通过采取了加强政府支持,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产品价格,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实行集约经营等措施,扭转了长期以来农业衰退的局面,到20世纪60年代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特别是在英国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畜牧业(其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2/3),其经营规模之大和机械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之高,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
荷兰的设施农业是欧洲现代农业的一个典范。荷兰是无可争议的世界农业领导者。尽管它的农产品输出量略逊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然而它仅占有美国土地的1/24。荷兰政府以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生产率为目标调整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使农业生产向产业化、集约化和机械化发展。其中温室设施农业是荷兰最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居世界领先地位,荷兰也是欧洲最大规模的农产品及种子出口国家。温室产品完全可以按照工业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管理和销售,因此也被称之为“工厂化农业”。例如,在中国温室内种植的番茄平均每平方米可收获10千至15千克,而在荷兰则可以达到70千至80千克。这个成果的取得离不开荷兰农业的核心秘密:即人工环境科技。
丹麦被称为合作社模式的世界典范。在这个国家里,农民代表着财富的象征,农民每年的总收入可以满足超过225名一般人日常生活的需求。丹麦农业的力量不仅得益于其与欧洲其它国家的相似之处,还因为它的独特能力:该国的农业并非仅仅局限于基本的耕种和畜牧活动,而是在合作社的专业公司的协助下,将其转化为一条涵盖了农产品生产的各个阶段、包括初级产品制造、深度处理及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的一体化链条。例如,世界上最大的猪肉出口企业-丹麦皇冠,实际上是由一群养猪农户所持有的合作社创建的。需要强调的是,丹麦农业强大的表现之一还在于,每年约有2%的年轻人选择加入农业行业。如此一来,丹麦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在不断提升。
图:荷兰玻璃温室
(三)以日本、以色列为代表的资源节约和资本、技术密集型模式
以色列被称农业“奇迹”,这片从沙漠中崛起的农田已经成为了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国家之一,并且它也是世界上排名第二的花卉生产商,并被誉为是欧洲的“冬季厨房”。以色列农业的卓越成就可以概括成两个字:创新。在这段充满挑战和奋斗的历史上,以色列在种子培育技术、病虫害防治方法、节约用水策略、灌溉方式、储存技巧、综合养殖体系、土壤研究开发、温室建设、无土种植技术、沙漠渔业等方面均达到了国际顶尖水平。更令人敬佩的是,在这个严重缺水的时代,当恶劣的环境条件日益加剧时,以色列的创新科技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参考意义。
图:以色列农业创新
日本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采用了全盘合作化的土地节约型模式,由农协联合分散农户形成劳动集约经营,其农协的作用闻名世界。日本的农协,从农民的栽种,管理,到采收,出售,全程跟进,可以说不需要农民浪费时间去研究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也不需要费尽心力找销路,农民就安心种地就好了,其余的农协会帮你安排,并且农协在日本农业中管理覆盖率几乎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九。
再就是日本的生态化种植,循环利用土地,尽量不使用化肥农药,保持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在路径选择上,通过农业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加上大力推进以机械化为主体的农业技术革命,包括水稻在内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以机械化为中心的水利、良种和栽培技术达到较高水平,稻谷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近两倍,农户家庭收入与城镇职工家庭收入基本持平。
(四)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中,我们能得到那些启示?
一是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适度规模经营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基础。我们从美国、法国的经验来看,实行农场式农业发展模式,规模经营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鼓励农民将其承包土地书面委托流转给村集体,引导村集体将土地纳入农村土地流转公开交易市场平台对外统一流转,鼓励引导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引导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使之成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经营主体,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
二是全面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要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转化扶持政策、服务社员、建立品牌、整合市场、抵抗风险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潜力。加强产销一体化建设,涉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鼓励发展精品农业、品牌农业,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
三是需要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无论是干旱地区的代表以色列还是雨水充沛的荷兰,都非常注重对灌溉等水利设施的投资。此外,发达农业国家也注重在农村地区建设和改善农业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提供可靠的农业电力和能源供应,建设农业存储和加工设施。
四是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例如,瑞典、法国、芬兰、德国每公顷耕地上的机械总动力超过50千马力,是我国的6倍以上,我国农业劳均机械动力水平也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在1950年代左右就基本完成了种植业的基本机械化,在90年代后进一步向农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五是注重农业科研。包括加大对农业技术研发投入。例如,丹麦、荷兰、法国等国的农业研发支出占农业GDP的比重都超过4%,而我国相应的比重不足1%。法国先后建立了一批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并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全过程,建立了国家、地方、农场三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此外,发达国家特别注重企业等私营部门参与农业研发。例如,美国私营部门对农业研发的投资约是公共投资的3倍,而我国农业研发的资金主要来自公共科研机构和高校,研发人员也主要集中在公共科研机构和高校。
六是注重对农业的政策支持,特别是支持农业绿色发展。例如,欧盟的农业绿色发展支持占农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改革后的欧盟农业支持政策中加入了更多的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内容,包括绿色支付等专项。欧美与日本的经验表明,完善的立法可为农业农村良好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也是解决乡村发展阶段性问题的核心举措。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必须完善相关法律,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保障。
七是注重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农业。要制定科学规划和顶层设计,明确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在目标定位上,要坚持以实现农民富裕为核心,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使我国乡村振兴行稳致远。在发展规划上,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树立“绿色发展”和“生态也是生产力”的理念。在资源禀赋良好的地区可发展特色农业,贫困地区则可发展特色旅游业等。
结语: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在政策扶持、科技创新、资金投入等方面,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目前,中国农业现代化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农产品种类丰富,产量稳定增长。同时,中国农业也在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未来,中国农业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加强农业装备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文章已发表于四川纵横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纵横笔记,搜索公众号,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