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让你的思维逻辑更清晰

不管是职场工作或者日常交流,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非常重要。好的汇报和沟通会让我们在职场和生活中更得心应手。那如何才能提高我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呢?笔者借此想和大家分享《金字塔原理》一书——麦肯锡40年经典培训教材,被译成多种文字,常年在各国畅销书排行榜名列前茅。

这本书到底为什么值得阅读呢,因为它确实介绍了一种能清晰地展现思路的有效方法,虽然前麦肯锡员工,也是著名作者的冯唐先生一直在埋汰该作者是“故意啰唆,充字数印书卖钱的版税”,但是他自己也承认:金字塔原理,是他在麦肯锡收获的最宝贵最有用的玩意儿。

本文将对该书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希望通过阅读本文帮助大家在短时间内了解这本书的内容。


Part1  · 本书介绍

一、本书适合的读者对象

所有希望提高思考、讲话、写作和管理等能力以及解决问题逻辑性、条理性、效果和效率的人。

二、作者简介

芭芭拉·明托,1961年成为哈佛商学院录取的第一批女学员之一。1963年,被麦肯锡国际管理咨询公司聘请为该公司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性咨询顾问。

三、关于本书

“想清楚,说明白,知道说什么、怎么说”,是每个人都希望达到的境界。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的逻辑思路、表达方式和规范动作。

1、金字塔的基本结构是

中心思想明确,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找共性),逻辑递进(时间、空间和重要性三个逻辑层面)。先重要后次要,先全局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

2、金字塔训练表达者

关注、挖掘受众的意图需求、利益点、关注点、兴趣点和兴奋点,想清内容说什么、怎么说,掌握表达的标准结构、规范动作。

3、金字塔帮助达到沟通效果

重点突出,思路清晰,主次分明,让受众有兴趣、能理解、记得住。

4、搭建金字塔的具体做法是

自上而下表达,自下而上思考,序言讲故事,纵向:疑问回答对话式/总结概括,横向:归类分组/演绎归纳,标题提炼思想精华。

这本书主要从表达的逻辑、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和演示的逻辑四个部分进行了详细阐述。表达的逻辑是总,思考、解决问题、演示的逻辑是分。接下来,本文也将从上述四个方面来对《金字塔原理》一书进行拆解整理。

Part2  · 本书主要内容

一、表达的逻辑

这个部分主要是介绍了什么是金字塔原理以及如何构建金字塔结构。

1、什么是金字塔原理?

借用冯唐《活着活着就老了》中《老聃的金字塔原则》中用一句话说金字塔原则就是“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而此中心论点可由三至七个论据支持,这些一级论据本身也可以是个论点,被二级的三至七个论据支持,如此延伸,状如金字塔。”

2、什么是金字塔结构?

(1)金字塔结构的基本概念

人的大脑会自动地将其认为具有“共性”的事物组织在一起。当我们在听别人讲话或者看文章的时候,会将同时出现的或者相邻位置的思想联系在一起,并试图用某种逻辑模式去组织它们,这种逻辑模式就是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结构首先是表达主要思想,使受众对表达者的观点产生某种疑问,通过下一层次的思想给以回答。


金字塔中的思想以3种方式互相关联——向上、向下、横向。某一组思想的上一层次的思想是对这一组思想的概括,下一组思想则是对上一层思想的解释和支持。文章中的思想必须符合以下规则:

·纵向:文章中任一层次的思想必须是对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2)金字塔结构的四个基本原则

当运用金字塔原理的时候,应遵守这四个基本原则:

·结论先行:每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并放在文章的最前面;

·以上统下:每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对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这一组思想则是对其上一层次思想的解释和支持;

·归类分组: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逻辑递进: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排列。

(3)金字塔内部结构的逻辑关系

①序言讲故事:引出读者的疑问

文章的序言(前言、引言、导言)概述了读者已知的一些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文章将要回答的疑问联系起来,然后读者就可以将全部精力放在回答这个问题上。在演讲稿中,这个部分对应的就是开场白。


序言通常是在讲述一个与主题有关的故事,引起读者对主题的兴趣,向读者陈述其已知的信息。它的意义在于说明了某种“背景(S)”,这种“背景”中发生了某种“冲突(C)”,从而引发某种“疑问(Q)”,而整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回答这个“疑问”。

什么是“冲突”——引发读者提出“疑问”的因素——通常可归结为一个问题——“接下来该怎么办”

②纵向相关:疑问—回答式对话

纵向关系能很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通过纵向联系,可以引导一种疑问/问答式的对话。也即,当想要论述一个观点时,可以通过不断提问并回答的方式,来推动论述。但要注意的是总结句要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如果下一层次是行动思想,则总结句要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目标;如果下一层次是描述性思想,则总结句找出各结论之间的共性。

③横向相关:向下演绎或向上归纳

·演绎关系:是从因到果,推理层层递进,推理得到的结论就是上一层次的中心思想(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推导出结论)。


·归纳关系:是子思想之间有共性,上一层级思想就是对子思想的概括总结,或者说可以用一个名词进行归纳(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重要性顺序)。

PS:使用演绎推理的时候要注意,推理过程的第二个思想必须是对第一个思想的主语或者谓语的评述。而使用归纳推理时,通常需要保持主语不变,改变谓语;或者保持谓语不变,改变主语。

3、如何构建金字塔结构

(1)自上而下法

金字塔原理指导我们以受众为中心,那么我们要先设定场景,根据场景确定目标,然后再决定主题。构建金字塔的步骤:

·提出主题思想;

·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

·写序言:背景——冲突——疑问——回答

·与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对受众的新疑问,重复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更具体的可遵循上图流程:

①画出主题方框

这就是文章的金字塔结构最顶部的方框。在方框中填入要讨论的主题。当然,前提是你知道要讨论什么主题,否则请跳到步骤 2。

②设想主要疑问

确定文章的读者。你的文章将面对哪些对象?你希望文章能回答读者头脑中哪些疑问?如果你能确定读者的主要疑问,请写出来否则跳到步骤 4。

③写出对该疑问的回答

如果你知道答案,请写出你的回答,或者仅标注你能够回答。

④说明“背景”

你需要证明,现阶段你能够清晰论述该主要疑问及其答案。具体做法是:把要讨论的主题与“背景”相结合,这个背景最好是读者,大众共同知道的,否则,如果提出一个小众的背景,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教育成本”。

⑤指出“冲突”

现在你已经开始与读者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了。想象一下读者表示同意,点头说:“对,我知道这个情况,那又如何?”此时,你就应当考虑“背景”中发生了哪些能使读者产生疑问的“冲突”,以致引发了读者的“疑问”?特别地,“冲突”是背景向下,答案、疑问向上一并凑出来的,是背景和疑问之间的过渡。

⑥检查“主要疑问”和“答案”

对“背景”中“冲突”的介绍,应当直接引导读者提出主要疑问 (已在步骤2 中列出)。否则,应重新介绍“背景”中的“冲突”使之可以直接引导读者提出主要疑问。可能有时“背景”中的“冲突”与主要疑问对不上号,这就需要重新构思。

以上步骤的目的是确保你了解自己将要回答哪些疑问。一旦确定了主要“疑问”,其他要素都很容易在金字塔结构中各就各位。

(2)自下而上法

如果没有确定要讨论的主题思想,可以向下移动一个层次,从关键句层次下手,自下而上地组织思想。“三步走”:

·列出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得出结论。

(3)初学者注意事项

·一定要先尝试自上而下法;

·将情境作为序言部分的起点;

·不要省略对序言部分的思考;

·将历史背景放到序言部分;

·序言部分仅涉及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怀疑的内容;

·如果可以选择,在关键句层次上更宜选择归纳法。

二、思考的逻辑——每组中的各个思想之间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

这个部分主要是介绍了如何思考来保证明确清晰地呈现希望表达的思想。

首先,要找出将你的诸多思想联系起来的逻辑框架,并确定其逻辑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结构顺序、程度顺序),然后概括总结出各组思想的隐含意义——即所谓的归纳跃进(即概括各组思想),这一过程称为冷静思考。

金字塔原理的第二条规则就是列入同一组中的所有思想必须具有某种逻辑顺序。如果把思想分为演绎组和归纳组,则演绎性的思想组是演绎推理的顺序,是必然;归纳性思想组是选择,自己选择一种逻辑顺序:时间、空间、重要性。

1、逻辑顺序

(1)时间(步骤)顺序:确定前因后果关系

在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的一组思想中,你要按照采取行动的顺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依次表述达到某一结果必须采取的行动。

必须采取多种行动(比如解决问题的3个步骤)时,这些行动就构成了一个过程、流程或者一个系统,即共同导致某结果的原因集合。构成该过程或系统的行动只能按时间顺序进行。因此,代表一个过程或系统的一组行为必定是按时间排序,而对该组行为的概括必定是采取这些行动后取得的结果或达到的目标。

(2)结构(空间)顺序:将整体分割为部分

结构顺序就是当你使用示意图、地图、图画或照片想象某事务时的顺序,如组织结构图、关键成功要素示意图等。结构顺序中,分组后的各部分需要符合MECE原则:

·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相互排斥,没有重叠;

·所有部分完全穷尽,没有遗漏。


(3)程度(重要性)顺序:将类似事物归为一组

在每组中,根据各个明确指明每组中的项目(思想、观点、问题等)具有共同特性,确保将所有具有该特性的项目(思想、观点、问题等)列入该组。在每组中,根据各个问题具有该特性的程度高低排序——该特性表现最明显的问题排在第一个,即先强后弱,先重要后次要。

2、概括各组思想

金字塔原理的第一条规则:位于金字塔结构每一个层次的思想,都必须是对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提炼、概括。因为上一层次的思想实际上都是从下一层次的思想中衍生、提炼、总结出来的。

如果某一组思想表达的是一个由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那么你只需以该组思想最后的结论为主体进行总结、概括,就可以得出其上一层次的思想了。

如果某一组思想采用的分组方法是归纳法,即由具有紧密联系的一些思想组成,那么上一层次的思想必须说明该组思想之间关系的含义。概括各组思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完成思考的过程。

(1)总结句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

思想的表达方式可以是行动性语句,即告诉读者做什么事;也可以是描述性语句,即告诉读者关于某些事的情况。

①概括行动性思想(介绍采取的行动、行为、步骤、流程)时,应说明采取行动后的“结果”(效果、达到的目标)。

②概括描述性思想(介绍背景、信息)时,应说明这些思想所具有的“共同点的含义”(共同点的意义)。

(2)说明采取行动的结果/目标

商务文章中的很多思想常要用行动性语句表述,会用到“步骤”“措施”“流程”“建议”“目标”或“改革”等名词。比如,在编制操作手册、制订行动计划、介绍系统功能,或说明解决问题的方案时,都会用行动性语句。一组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行动性思想加上其产生的结果,就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封闭体系。也就是说如果某人采取了一系列具体行动,肯定会产生此前已经说明的特定结果。由很多行动组成的一套流程,可能包括一系列不同层次的独特封闭体系,如下图所示:


(3)找出各结论之间的共性

我们在前面提到过,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或者是行动性思想,或者是描述性思想,这些思想或者是要告诉读者做某事,或者是要告诉读者关于某事的情况。描述性思想通常可以用“原因”“问题”或“结论”之类的单一名词表示。对此类思想进行分类的基础是这些思想具有的某种共性。

三、解决问题的逻辑

这部分主要是介绍了解决问题的思考流程,步骤化分析,进一步告诉我们如何应用金字塔原理并解决问题。金字塔的结构使用来说明通过分析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得出的步骤或理由。之后还需要长时间的思考和整理,才能得出可与别人进行交流的思想,如下是一个理想化的流程:其中“界定问题”和“结构化分析问题”实际上就是在预先搭建金字塔架构。

1、如何界定问题

序言的作用就是界定问题。

界定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界定问题不是找到具体的问题,而是规定问题所在的集合范围。界定问题可以采用连续分析法。判断问题是否存在,通常要看经过努力得到的结果(现状),与希望得到的结果(目标)之间是否有差距。

“问题”是指你不喜欢某一结果(比如销售额下降),想得到其他结果(比如销售额增长),也就是期望结果(R2,Desired Result,即目标)。解决方案则是指如何将现状R1转化为目标R2,如下图所示:


连续分析法是一种有效解决问题的技巧,它可以帮助我们为按照逻辑顺序排列的问题寻找答案:

(1)是否有/可能有问题(或机会)?

判断是否有问题,需要对比期望结果和非期望结果。一般来说,如果期望结果低于非期望结果,则说明存在问题。

(2)问题在哪里?

寻找问题的位置,需要从背景入手。

(3)为什么存在?

寻找问题的原因,寻找流程上或者结构中潜在的问题。

(4)我们能做什么?

其实就是根据问题,罗列可能的解决方案。

(5)我们应该做什么?

根据所有罗列的解决方案,选择一个最适合的方案去执行。

2、结构化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的标准流程是:

分析问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找出各种可能的原因。

收集信息,需要在锁定的问题所涉及的背景范围内,进行收集。

描述发现,其实是尽可能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原因有三种方法:

·呈现有形结构:通过建立某种逻辑结构帮助决定是否要回答这些问题,并找到和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寻找因果关系:寻找具有因果关系的要素、行为或任务,得出结果;

·归类分组:将所有可能的原因按相似性分类,前提是这种预先的分类有助于综合分析各种事实。归类分组中的要素,需要遵循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原则。

四、演示的逻辑

这部分即是在介绍如何运用PPT等可视化演绎思想。本部分内容可直接见前面思维导图的归纳部分。

  Part3  · 总结

实际上,《金字塔原理》给我们提供了结论先行的表达形式和有序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1、表达形式

结论先行,中心思想放在前面;

分论点要以有逻辑的顺序展开;

序言就要设置背景-冲突-疑问-答案的套路,迅速抓住读者,并提供信息。

2、思维方式

化大为小。比如我们可以把一般的事情分解成五个问题:

·这件事存在问题吗?

·如果存在,存在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被解决吗?

·如果可以应该怎么做?如果不可以又该怎么办?

逐个击破,分解完成以后,我们确保上一个小问题解决完了,再去解决下一个小问题。

MECE的原则:分析问题时,各个步骤、各个部分之间要相互独立,所有部分完全穷举,做到不重叠、不遗漏。

综上,正如冯唐所言:“金字塔原则看似废话,但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原则,一个伟大的方法论。”

伟大用途之一,解决问题:从下到上,收集论据,归纳出中心思想,从而建造成坚实的金字塔有了这个大致的目标,问题解决起来最有效。

伟大用途之二,管理下属:如果你是领导,对于某个问题,你根据经验提出假设,迅速列出第一级三至七个支持论据,分别交代给不同的下属。一定时间后,下属提交报告,你进行汇总排列,从而建造成坚实的金字塔。有了这个原则,管理起来最有效,领导做得最轻松。

伟大用途之三,交流成果:问题已经解决,金字塔已经建成,需要交流汇报的时候,从上到下,从金字塔尖尖开始,只汇报中心论点和一级支持论据,简洁明了,领导明白了,事情办成了。有了这个原则,交流起来最有效。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有效地表达思想、传递信息,成为了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金字塔原理,作为一种结构化思维与表达的经典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清晰的框架和实用的工具,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到逻辑线索,构建出既简洁又富有说服力的表达体系。希望通过阅读本文帮助大家思考问题更有方向,表达清晰更有条理,解决问题更有方法!



文章已发表于四川纵横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纵横笔记,搜索公众号,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