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粮仓┃粮食仓储物流项目融资谋划及案例分析

粮食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面对人口增长、气候变化、资源约束以及自然灾害频发等多重挑战,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充足与可持续性,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粮食物流对于确保国家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提高应急响应能力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随着人口增长和消全球粮食需求持续上升,粮食生产、加工、储存和分销等各个环节高效、安全地运作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科技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背景下,粮食物流将继续向更高效、更环保、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粮食物流的定义

粮食物流是指粮食从生产布局到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到销售整个过程中的商品实体运动,以及在流通环节的一切增值活动。它包含了粮食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配送信息应用的一条完整的环节链。

二、政策支持

三、我国粮食物流基本情况

(一)物流总量

202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96亿吨,进口量1.62亿吨。经过粮食流通率和商品率的计算,总运量高达4.7亿吨。

(二)运输方式

运输方式上,水路运输以52%的占比拔得头筹,公路和铁路紧随其后,分别占31%和17%。特别地,公路运输以中短途为主,涵盖铁水短驳、边境陆运和产地直发三大场景。

1、水路运输

在沿海、沿江地区,水路运输成本较低,且运量较大,适合大批量粮食的长途运输。2023年港口粮食物流总量为2.4亿吨,是粮食物流的重要运输途径,长江、珠江等水系以及沿海港口在粮食运输中占据重要地位。

2、铁路运输

具有运量大、成本相对较低、受天气影响小等优势,在长途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3年铁路粮食物流总量为1.5亿吨。比如东北地区的粮食运往其他地区,铁路运输是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3、公路运输

具有灵活性高、门到门运输的特点,适合短距离运输以及铁路、水路运输的衔接。2023年公路及其他物流总量为0.8亿吨,在粮食的集疏运、城市配送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三)基础设施

1、仓储设施

我国已经拥有6万多个粮库、2万多家粮食工业企业。仓储设施分布广泛,在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交通枢纽等地都有大量的仓储设施,部分地区还配备了先进的仓储技术和设备,如低温仓储、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等,有助于保障粮食的储存质量。

2、运输枢纽

建设了东北、西南、长江、京津等粮食中转运输走廊,实现了公铁、水铁运输方式的一体化,提高了粮食物流的效率和衔接性。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困境

仓储设施维修改造和功能提升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

一方面,国有粮食企业的仓储设施历经多年使用,维修改造需求巨大,然而仅依靠中央、省级财政项目资金远远不够,地方财政投入有限,企业自身又普遍处于困难状态,投入能力不足。

另一方面,投资和融资机制滞后,无法有效吸引市场资金投入到仓库维修中,导致大量危老旧粮仓改造不及时,完好仓房的维护保养也难以持续进行,严重影响了粮食物流的基础保障能力。

(二)设施设备落后

农民售粮行为出现重大转变,售粮从以往的分散状态变为集中,且粮食收获后不再进行整理晾晒,导致达不到收购质量标准。然而,传统的粮食收储方式以及设施设备却未能同步进行更新,难以有效应对集中而来的粮食,在收购环节容易产生效率低下、质量把控难等情况。

运输工具从人力转变为机械,这意味着粮食运输在规模和速度上有了显著提升。但现有的设施设备无法满足机械运输所带来的快速装卸、高效转运等需求,容易造成粮食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拥堵和损耗。

粮食烘干设施严重匮乏,无法满足现代粮食流通中对粮食进行快速干燥处理的要求。这可能致使粮食因水分过高而出现霉变、发芽等问题,进而降低粮食的品质与价值。

粮食清理过程对环境污染较重,既不符合环保要求,也制约了粮食流通的效率。

(三)信息与人才短板

各粮库、批发市场以及粮食加工企业之间,缺乏行之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致使在粮食存储、交易及加工等环节,难以做到信息的及时互通与共享。并且,企业自身的物流信息系统也不够完善,无法为企业的物流决策和运营管理给予准确、全面的信息化支撑。电子商务信息化标准未实现,使得粮食物流资源难以实现高效整合和优化配置。同时,专业物流人才的缺乏也严重制约了粮食物流行业的发展,现有仓储技术人员青黄不接,无法满足行业创新和发展的需求。

(四)县级储备设施建设滞后

部分仓房建设年代久远,历经多年的使用,建筑结构出现老化,墙体开裂、屋顶渗漏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了仓房的密闭性和保温性,还对粮食的储存安全构成了威胁。

仓储设施的功能单一且技术落后。大部分县级储备粮仓储设施仅具备简单的粮食储存功能,缺乏现代化的仓储管理设备和技术。在一些地方,仓内粮食的测温、通风等操作仍然依靠人工进行,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以做到实时准确监测,无法及时发现粮食储存过程中的问题。再者,一些先进的储粮技术,如氮气气调储粮、智能通风等技术未能得到广泛应用,导致粮食在储存过程中易受到虫害、霉变等因素的影响,降低了粮食的品质。

仓储设施的规划布局不合理。部分县级储备粮库的选址缺乏科学规划,有的位于居民区附近,不仅发展空间受限,而且在粮食出入库作业时产生的噪音、粉尘等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干扰。

部分储备粮库的交通条件不便,与粮食主产区、加工厂以及运输枢纽等的连接不够顺畅,增加了粮食运输的成本和时间。

仓储设施的容量不足。随着粮食产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地方储备粮规模的扩大,现有仓储设施的容量难以满足粮食储存的需求。部分县级储备粮库不得不租赁社会仓容进行粮食储存,但社会仓容的条件参差不齐,难以达到储备粮的储存标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五)缺乏大型粮食仓储物流中心

目前,虽然市级粮食购销量大,但各仓储企业分散经营,缺乏一个机械化程度高、接收和配送能力强、功能完善的大型粮食仓储物流中心。目前粮食经营分散,在仓储方面,不同的仓储点规模较小且设备老化、机械化程度低,难以满足大规模粮食存储的需求。运输环节中,缺乏统一的调度和规划,导致运输路线不合理,粮食迂回运输现象频繁出现。而在供应环节,由于没有大型物流中心的整合作用,供应渠道分散,无法形成高效的供应链体系。这种分散经营的状态使得粮食在各个环节之间的流转缺乏协调性,不仅增加了物流成本,还降低了物流效率,严重阻碍了粮食仓储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

(六)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我国仓储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大型粮企如国家粮食储备库、恒丰粮库、中储粮仓储有限公司等应用了粮情检测、环流熏蒸等先进储粮技术,管理水平较高。对于大部分私营粮食企业来说,经济实力相对较弱,难以投入足够的资金用于建设高标准的仓储设施。同时,专业人员的缺乏也使得在仓储设施的规划和管理上存在不足。简易平房仓在防潮、防虫、通风等方面的性能相对较差,难以满足粮食长期储存的要求。

五、我国粮食物流方面的需求

(一)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提升粮食物流能力。以“四横”“八纵” 粮食物流通道为重点,加强中转仓、散粮接发等设施建设,提高铁路集疏港、内河转运等多式联运水平,促进储备仓库、运输工具和中转设施之间高效衔接,完善粮食集并、中转和分拨功能,增强跨省粮食调运和进口通道衔接能力。例如,一些重要的粮食产区和销区之间需要建设更多的现代化粮食物流中转节点,提高粮食运输的效率和便捷性。

(二)加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

在补充储备仓容缺口的同时,大力推进高标准粮仓建设,实施粮食绿色仓储提升工程,重点支持浅圆仓等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仓储设施建设,提升仓储现代化水平。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粮食的储存质量和安全性,还能提高仓储作业的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三)运输方式优化需求

1、扩大铁路运输优势

发展铁路散粮运输,增加铁路货运班列、大宗货物直达列车、“点对点”货运列车的开行范围,提高铁路在粮食物流中的运输占比。

2、提升水运通道能力

提升沿海、内河水运通道大宗商品物流能力,充分发挥水运在粮食运输中的优势,尤其是在沿江、沿海地区,利用水运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四)信息化建设需求

1、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推动仓储物流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粮食业务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建立统一的粮食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粮食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运作,提高粮食物流的透明度和管理效率。

2、追溯体系完善

建立健全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和产品质量追溯体系,逐步建立覆盖产购储加销全链条的“好粮油”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和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确保粮食的质量安全和可追溯性。

(五)应急保障能力需求

1、应急物流网络构建

分级构建应急物流服务网络,在重点城市群增强跨区域应急调运能力,在重点城市提高粮食应急运输协同保障能力,在灾害易发频发、欠发达等地区,提升市、县仓储和中转配送能力,打通 “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保障粮食的供应。

2、应急储备设施建设

整合优化存量应急设施,推进现有应急储备设施升级改造,增强粮食应急加工、储运、物流、供应能力,提高成品粮储备能力,以应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和挑战。

3、产业协同发展需求

产业链协同:推进现代物流与粮食产业协同发展,加强物流产业链供应链的组织功能,强化物流的集聚能力。例如,鼓励粮食企业与物流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打造一体化的粮食物流服务体系,提高粮食产业的整体效益。

区域协同:粮食生产进一步向主产区集中,消费加快向城市群集聚,需要加强区域间的粮食流通和协同保障,促进粮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六、融资案例

(一)济南国家粮食储备物流项目一期

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占地134亩,总建筑面积41761.59平方米,主要建设质检楼、散粮平房仓、浅圆仓、机械库、一站式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及内部道路、管网等内容。项目建成后可实现总仓容22.16万吨,年周转量50万吨。

资金筹措:总投资48958万元,获批银行贷款34300万元

项目收入:建成后年周转量可达50万吨,收益来源包含粮食存储保管费用、粮食中转贸易收入等。

(二)上高县铁路经济产业园粮食物流中心项目

建设内容及规模:总规划建设7.9万吨平房仓(按小麦计算),包括14栋散粮平房仓,合计建筑面积15876平方米;2栋物流仓库,合计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还有辅助生产设施如机修器材库、机械库、变配电房等,以及管理设施如综合服务楼、地磅房、门卫等。

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4542.68万元,其中:资本金4542.68万元,占总投资比例32%;发行专项债券10000万元,占总投资的68%。

项目收入:项目建成后收入来源由物流中转贸易收入、粮食保管补贴收入和粮食轮换补贴收入组成。

(三)光山县现代粮食仓储物流园区项目

建设内容和规模:项目规划占地面积243.88亩,总建筑面积66709.9㎡,计容建筑面积110874.5㎡。包括9栋散装平房仓、3栋食品加工库、1栋物质库和冷库、3栋一站式服务电子交易服务用房、1栋综合楼、2栋机械库等,还有相关建筑设备及设备配置。

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46,000.00万元。其中:财政预算资金24,000.00万元,专项债券资金22,000.00万元。

项目收入:粮食仓储收入、粮食中转收入、交易服务收入、运输配送服务收入、建筑租赁收入。

七、小结

粮食物流的发展任重道远。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创新融资渠道,提升设施设备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整合资源打造大型物流中心,提高仓储管理水平,以实现粮食物流的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筑牢坚实的基础。

文章已发表于四川纵横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纵横笔记,搜索公众号,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