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强化政策取向一致性。
4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出:力争6月底前下达全年“两重”项目建设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全国项目清单,同时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解决项目建设资本金不足。
5月7日,央行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其中提到:抵押补充贷款(PSL)利率降至2%。PSL也是央行支持政策性银行创设的金融工具。
本文将全面介绍现有政策性金融工具,为地方平台公司提供一份实用的赋能指南。
一、什么是政策性金融工具? 政策性金融工具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通过优惠性利率、专项贷款、股权投资等形式,定向支持重点领域(如基建、农业、外贸等)的金融手段。我国目前主要的政策性金融工具指基础设施基金投资。它是为了支持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领域发展,由政府主导、政策性金融机构参与设立的专项基金。 这些基金旨在通过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促进基础设施项目的顺利实施,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1、政策性金融工具特点 (1)政策导向性 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如产业升级、区域协调、科技创新等),而非单纯追求商业回报。 (2)政府主导性 通常由政策性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或政府引导基金实施,资金来源于财政贴息、发行金融债券或央行再贷款(如PSL)等。 (3)功能补位性 弥补商业金融的市场失灵领域,例如投资周期长、风险高但社会效益显著的项目。 2、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领域 本轮基金主要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消费基础设施(文旅、体育)、绿色低碳、农业农村、交通物流、市政园区等8个方面。
二、政策性金融工具有哪些模式? 根据资金投入形式可分为三种模式: 1、股权投资 指政策性银行通过本行的基金企业将资金投入到地方平台公司的主体公司,在完成投资后以出售股权的方式退出的模式。该模式诞生于2015年。 2015年,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首次推出,通过定向发债募集资金支持基建项目,是政策性金融工具的雏形,主要是政策性银行以股权投资的模式投放。这种方式可以为项目提供长期的资金支持,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一些新兴产业项目中,政策性银行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为项目注入了必要的资金和资源,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壮大。 2、股东借款 指政策性银行股东借款的形式向项目业主提供借款,项目业主通过项目运营收入还款。该模式诞生于2022年。 2022年6月国常会提出以股东借款方式投放项目资本金3000亿元,要求8月底完成全部投放。首批共支持近千个项目,拉动总投资超万亿。同年8月,国常会再次提出追加3000亿元股东借款。截至2023年初,合计借款累计投放7399亿元,支持项目超2700个,涵盖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 在该模式下,公司以项目自身的收益偿还借款。在提供股东借款时,政策性银行会对项目的收益情况进行严格评估,确保项目具有稳定的现金流和还款能力。 3、专项债资本金搭桥 指政策性银行向专项债项目业主提供借款,专项债项目业主通过使用债券本金来偿还前期投入的资金(类似于置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资金发放给地方平台公司作为项目资本金。地方平台公司在项目产生收益后,按照约定的时间和方式用债券本金进行偿还。
三、政策性金融工具相较一般借款有哪些优势? 1、更低的利率 政策性金融工具本质上是央行给予政策银行的借款。5月7日,央行宣布下调的PSL利率从2.25%至2.00%,我们参考抵押补充贷款(PSL)利率来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利率远低于一般借款。
2、更长的期限 政策性金融工具设计以 “跨周期” 支持为导向,避免短期资金波动对项目稳定性的影响。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期限一般在20年左右。
3、更灵活的担保 一般与固定资产贷款担保相近。但政策性银行在进行担保评估时,会更加注重项目的实际情况和还款能力,而不仅仅依赖于抵押物。这为地方平台公司提供了更多的担保选择和灵活性。 4、更快的资金投放速度 政策性金融工具的资金发放速度较快,参考2022年股东借款模式下的资金发放,一般在3个月内就能到账开工。相比之下,一般借款的审批流程较长,资金到账时间不确定性更高。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快速资金发放可以为地方平台公司提供及时的资金支持,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开工建设,加快项目的推进速度。 5、更强的带动作用 一笔政策性金融资金,撬动的不仅是真金白银的投入,更是产业升级的链条、民生改善的链条、国家安全的链条。政策性金融工具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民生短板领域,以少量政策性资金撬动整个项目的快速实施,形成 “财政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的协同投入格局。2022年首批基金投3000亿元,拉动总投资超万亿。
四、哪些项目更容易申请政策性金融工具? 1、符合投向领域的项目(必要)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确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 按照3大领域拆分来看,本轮基金主要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消费基础设施(文旅、体育)、绿色低碳、农业农村、交通物流、市政园区等8个方面。地方政府应该优先筛选符合三大领域的项目。 2、项目成熟度高的项目 地方平台公司在申请政策性金融工具时,需要对符合领域的项目成熟度进行排序。项目成熟度主要从“符合国家政策要求”“行政审批手续是否齐全”“要素保障到位”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因此,地方政府需要提前规划,做好项目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 3、投贷结合确保项目落地 项目在获得政策性金融工具投资的同时,还可以向该银行申请项目贷款。投贷结合的项目更有利于项目后期管理,确保项目整体落地。投贷结合的项目基金和贷款审核同一个项目,流程更加简便,效率更高。地方平台公司需要根据银行的投贷结论,合理安排项目的融资计划。
五、案例解析 1、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项目——科技赋能民生工程样本 (1)项目简要内容 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是四川省骨干水网工程,已列入国务院“172”和“150”重大水利项目库,跨越南充、达州、广安、广元四个市。该项目建成后将对川东北地区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2)亮点 ·植入5G+物联网的智能配水系统(节水效率提升40%); ·资金构成:农发基础设施基金投放15.47亿元+乡村振兴专项债+节水效益分成; ·协同创新:建立用水权交易平台,远期可通过碳汇交易补充还款来源; ·核心价值:破解“重大水利项目市场化融资难”困局的创新实践。
(3)成果 2022年8月13日,四川省水发集团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获得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资金15.47亿元,成为四川省目前单笔最大规模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的水利项目。该笔基金用于项目资本金,极大缓解了项目资本金出资压力,有力保障了“项目早建成,群众早受益”为项目早日建成受益奠定了基础。
1、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项目——跨区域战略工程示范 (1)项目简要内容 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北部湾国际枢纽海港和西江黄金水道的新战略大通道。2020年10月,西部陆海新通道作为国家重大工程之一被写入“十四五”规划。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规划,平陆运河工程总投资680亿元,2022年总投资达到727亿元。 (2)亮点 ·首创“航道收益权质押+港城联动反哺”融资模式; ·政策工具运用:国开基础设施基金72.73亿元股权投入(占资本金比例35%); ·杠杆效应:1:10撬动银团贷款,建成后预期年货运量1.2亿吨(替代绕行里程560公里); (3)成果 2022年8月28日,平陆运河项目正式开工。截至2023年8月,平陆运河的建设全面提速,累计完成投资超158亿元,预计2026年底建成通航。
2、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项目 (1))项目简要内容 高水平建设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是广州打造“一廊一带、双核五极”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结构的重大平台,是广州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重要发展方向。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预计总投资超千亿元。一期工程总投资447.9亿元。 (2)亮点 ·模式突破:试行“TOD+政策性基金+跨境资本”多元组合; ·产融结合:引入飞机租赁等跨境金融业态,打造港资“前店后仓”新范式; ·战略意义:验证政策性工具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中的特殊价值。
(3)成果 成果:2023年8月末,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项目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简称发改委)审核批准,获得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将由农发行注入44.79亿元的资本金。 六、结语 纵观我国宏观调控进程,每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创设都恰似经济运行的“及时雨”,在周期波动中精准滴灌市场活力。从2015年的股权投资模式,到2022年的股东借款模式等组合工具定向刺激内需,这些政策工具既是对冲外部不确定性的“缓冲器”,更是激活发展内生动能的“强心针”。 特别是5月7日出台的“一揽子金融工具”,将存款准备金率、公积金利率、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等“三率齐降”,释放的已不仅是常规的政策托底信号,而是以超预期力度彰显中央重塑增长逻辑的战略定力。 对于地方平台公司而言,此刻更需以超前的战略眼光解读政策深意——当3万亿民间投资清单铺开、当“科技、消费、贸易”推进成为资金供给重点、当重大项目资本金制度持续完善,唯有提前储备具有区域带动力、产城融合度的优质项目,深度对接科技创新、城市更新、绿色转型等政策导向,方能在新一轮资金分配中抢占先机。毕竟,在政策红利加速释放的窗口期,成熟度高的项目方案就是获取金融“活水”的“通行证”,而犹豫观望者终将错失重构发展格局的历史机遇。 文章已发表于四川纵横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纵横笔记,搜索公众号,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