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已步入城市更新的关键时期。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既能有效释放投资和消费潜能,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又能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2025年1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建立健全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机制,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2025年,无疑是城市更新全面发力、机遇凸显的一年,诸多城市和企业纷纷投身其中,抢抓这一城市发展的新契机。以四川省为例,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6月12日出台了《四川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方案》,为城市更新注入强大动力,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借鉴。
一、城市更新:政策东风强劲,机遇前所未有
近年来,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城市更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城市更新行动。2024年,相关政策持续发力,进一步明确了城市更新的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中央财政投入超20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北京、广州等20个城市开展城市更新工作,重点改造地下管网、污水治理及老旧片区,同时强化项目储备、资金筹措等机制建设,加速城市焕新,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纷纷制定本地的城市更新计划和政策措施。
四川省紧跟国家步伐,其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方案明确了未来五年城市更新的方向和重点。2025年全省计划启动约600个城市更新重点片区,实施约3800个城市更新项目。到2027年底,建成50个省级城市更新重点片区样板,支持各地以更新重点片区为载体整合资源、集成项目。到 2030年,城市更新工作机制、支持政策、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基本形成。这一系列目标的设定,为四川城市更新勾勒出宏伟蓝图,也为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指明了方向。比如,在政策推动下,一些建筑企业积极参与到四川城市更新项目的投标中,期望在这片广阔天地中分得一杯羹。
二、聚焦民生:城市更新的核心要义
城市更新内容丰富多样,涵盖城镇老旧小区、街区、厂区和城中村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城市功能完善,城市生态系统修复,以及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等重要方面。2025年,我国将谋划实施一批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已排查出老化燃气管道的更新改造任务,基本消除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持续推进完整社区建设、既有建筑改造利用、老旧街区更新改造、地下管网管廊建设改造、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口袋公园和城市绿道建设、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城市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和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等民生工程。
四川省在这方面同样成果斐然。在凉山州,2024年新开工改造378个老旧小区,整合4.45亿元中央资金与居民自筹款,增设既有住宅电梯40部,解决了居民出行难题。这一举措正是对四川省城市更新行动方案中 “加快推动既有住宅增设、更新电梯” 要求的生动实践。宁南县重铺23 条街道管网,项目将新建雨污排水管道12.2公里,彻底告别 “暴雨看海” 的历史,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这也与方案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的任务相契合。
在山东济南,龙洞片区将7座渣土山改造成四季花海公园,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山丹县见缝插针建设 “口袋公园”,城市绿地总面积达513万平方米,让居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同时,我们看到在四川省实施方案中,也订立了城市生态系统修复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目标:计划到2027年底,全省新增和改造口袋公园、社区公园500个以上,新建城市绿道1000公里以上,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3%。充分体现了城市更新聚焦民生需求,切实解决老百姓 “急难愁盼” 问题的核心理念。
三、创新机制:推动城市更新的强大动力
创新建立工作组织机制,是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保障。湖北省各市(州)均成立城市更新专门管理部门,继武汉市率先成立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后,其他16市(州)参照武汉市机构、职能等组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并于2024年7月全部完成挂牌,石家庄市成立了城市更新促进中心,均成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中的典型。专门部门的建立,有效整合了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力地推进了城市更新工作的开展。
四川省在城市更新机制创新上也有诸多探索。在资金保障方面,积极探索创新,统筹用好财政、金融资源,完善市场化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例如,鼓励城市更新实施主体将经营权下的预期收益作质押,依法合规获取信贷支持。在项目审批管理方面,鼓励各地开展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对于由同一主体实施的城市更新单元或单元内多个项目,支持采用整体打包的方式进行统一立项、招标。对于充电桩等按照设备管理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以及老旧小区用地范围内的管线等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无需办理规划许可手续。这些创新举措,大大提高了城市更新项目的推进效率,降低了企业参与城市更新的门槛。
科技的应用为城市更新治理赋能。山丹县利用 “城市大脑” 通过无人机巡检管网,实现了智能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精度。对主城区内的公用设施、交通设施、市容环境设施、园林绿化设施及其他部件进行普查,将5大类121小类6万余个城市部件进行了身份编码,建设道路、供水、排水、供热、园林等城市管理基础数据库。开发“城管通”APP,对城市管理问题进行巡查上报、审核立案、任务派遣、任务处置、反馈核查、结案以及综合评价全流程管理。
四川省也在积极引入科技手段,比如一些城市利用大数据分析居民对城市更新项目的需求,以便更精准地规划和实施项目。
四、典型案例:城市更新的生动实践
1、西昌建昌古城: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西昌建昌古城有着600年的悠久历史,在城市更新过程中,采用 “织补式更新” 模式,让文保建筑重焕生机。居民李女士见证了古城的变化:“过去墙皮剥落像打补丁,现在灰白墙面配木格栅,连管线都藏进了地下。” 如今,古城的青石板路上,咖啡香与非遗漆器的光泽相互交织,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和谐共生。通过城市更新,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还传承了历史文化,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这与四川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方案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要求高度一致,方案提出要实施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项目,逐步补齐历史文化街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2027年底,实施10个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构建具有四川特色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2、重庆红育坡项目:老旧小区改造的成功典范
重庆红育坡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的改造之路。将住宅、社区商业、市政道路、街区纳入 “大物业” 范畴,引入物业服务公司打造 “街区物业” 模式,实现了小区的长效管理。通过改造,完善了小区的基础设施,增设了停车场、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同时,通过合理规划盈利点,实现了项目的自循环发展,为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四川省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也有类似举措,方案中提到以供排水、供电、燃气、通信、消防、安防、生活垃圾分类等配套设施更新及小区内建筑物屋面、外墙、楼梯等公共部位维修为重点,大力整治小区安全隐患,完善小区环境,改造或建设适老、无障碍、停车、充电等配套设施,2027年底,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老旧小区愿改尽改,因地制宜逐步改造2001年至2005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形成一批老旧小区改造版的 “川居好房”。
3、首钢园:工业遗址变身科幻世界
坐落在北京石景山区的首钢园曾是工业废弃地,如今通过城市更新,高炉群里科幻企业的全息投影与炼钢遗迹相映成趣,成为了北京的新地标。去年吸引18万游客打卡,实现了从工业锈带到创新秀场的华丽转身。园区保留了工业遗迹,传承了工业文化,同时引入新兴产业,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城市更新中的产业转型提供了成功范例。四川省在老旧厂区改造方面也在积极探索,方案提出鼓励以市场化方式推进老旧厂区改造,盘活利用城市工业遗产、闲置低效厂区厂房,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环境,植入新型业态,2027年底,培育10个以上具有创意产业集群、创新文化引领的老旧厂区。
五、企业机遇:在城市更新中大展身手
城市更新具有广阔前景,将得到政策和资金、土地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对于企业而言,除房企之外,建筑企业、代建企业、物业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都可以在城市更新的广阔天地中寻找新发展机遇。例如,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建筑企业可以发挥施工建设优势,参与小区基础设施和房屋改造工程;代建企业可以凭借专业的项目管理经验,为城市更新项目提供全过程代建服务;物业企业可以提前介入,参与小区改造规划,为后续的物业管理奠定基础,通过打造优质的物业服务,提升小区的居住品质和价值。
以四川省的城市更新项目为例,众多企业已纷纷参与其中。一些建筑企业凭借自身精湛的施工技术,在老旧小区改造的房屋修缮、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代建企业则凭借专业的项目管理能力,对城市更新项目进行科学规划、高效组织,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物业企业在项目前期就参与规划,考虑后期物业管理需求,如合理规划停车位、设置智能安防设施等,为日后的物业服务创造良好条件。随着四川省城市更新行动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有机会在这片市场中获得发展。
六、2025:城市更新的关键之年
2025年,是城市更新全面加速的关键一年。各地在政策支持下,积极推进城市更新项目,从完善城市功能、改善民生福祉、传承历史文化、推动产业升级等多个维度发力。在这一年,我们将看到城市更新带来的巨大变化: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历史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城市的活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2025年,抓住城市更新的机遇,就是抓住了城市发展的未来!
文章已发表于四川纵横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纵横笔记,搜索公众号,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