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通报26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案例┃多涉及投资建设问题!

2023年12月至今,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先后8次通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通报负面典型案例23个,其中与投资建设相关的主要有9个,涉及违规使用土地、盲目决策、可行性研究不足、“面子工程”、指标至上忽视实效、短期政绩工程、资源浪费与低效利用、盲目攀比、资金违规挪用等典型现象,现摘录如下:

1、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盲目决策建设“德江陶缘”农业旅游综合体项目。

2016年9月,德江县通过招商引资,计划投资4亿元建设“德江陶缘”农业旅游综合体,并约定分三期给予项目投资方配套资金1.2亿元。2017年3月,德江县在未召开城市规划委员会会议审核、未完善项目用地手续、未办理施工许可证等相关证照情况下仓促开工建设,并未经批准改变土地用途,占用528.7亩土地挖湖造景,建设广场等配套设施。该县在融资4000万元用于首期配套资金后,因与投资方在投资额认定上产生分歧,未兑现剩余配套资金。目前,投资方资金链断裂,在建工程烂尾,已建成项目无法正常运营,资源基本处于闲置状态,配套资金被严重浪费。

2、甘肃省天水市盲目举债上马“有轨电车”项目造成巨大资金浪费。

2018年以来,天水市通过PPP模式,规划投融资90亿元建设“有轨电车”一期和二期工程。2020年5月1日,一期工程建成并正式运营。同年11月,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并同步实施羲皇大道提升改造工程,计划3年建成。目前,由于资金投入不到位,二期工程实际进度仅过半,“有轨电车”这一“民心”工程成了建也没钱建、拆也不能拆的“闹心”工程。一期工程运营以来,年运载乘客仅约80万人次,收入160万元,年运营成本约4000万元,运营亏空主要来自财政补贴和运营主体自筹。同时,由于未考虑沿线河道蓄水问题,导致一期工程存在潜在地质风险,二期工程及羲皇大道提升改造进展缓慢造成交通拥堵,给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3、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对外交流中心存在过度装修问题。

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金牛区投资12.16亿元建设建筑面积8.22万平方米的对外交流中心项目。建设过程中,使用进口石材拼花、手工羊毛地毯、玻璃幕墙等高档材料进行豪华装修,园林绿化工程总花费697.4万元,智能化信息系统造价超过1.2亿元,其会议中心装修成本更是高达5489元/平方米,是建设成本的近2倍。

4、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侵占耕地挖湖造景整改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反复发生。

2021年5月,自然资源部公开通报兴义市有关企业违法占用耕地挖湖造景问题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整改态度不坚决,整改方式不系统,跟踪监管不及时,责任落实不到位,该企业2023年11月至2024年4月又在部分已整改的区域内蓄水形成水体景观,还顶风新占用49.81亩耕地建设人工湖、人工草坪等景观。2023年12月,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有关方面公开通报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类似问题、省里部署开展检视整改后,黔西南州、兴义市及有关部门未吸取教训,违法占用耕地挖湖造景问题在2024年8月被自然资源部再次通报。对于中央有关部门通报的问题,相关省级职能部门存在举一反三、面上推动整治不够,对基层整改工作指导督促不力等问题。

5、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在水土保持核心区搞“挖山造田”。

龙岩市长汀县在原重点水土流失区、现水土保持核心区组织实施耕地、山林开发项目,通过劈山、平山“造田”,将地势陡峭、缺少水源、沙化严重的山坡开发成梯田,不顾缺水实际硬造“水田”。在“挖山造田”的带动下,当地连续22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并经常超额完成指标,但部分新造田块耕种困难、缺水抛荒,有的山林开发项目烂尾、植被破坏,在水土流失治理尚未成功时,可能引起二次水土流失。

6、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地方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组织实施不科学、乱铺摊子留隐患。

近年来,广西部分地方过度追求耕地指标交易价格较高的水田指标,不顾缺水实际引入社会资本实施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有的市计划实施总面积28万亩,有的市立项530多个,还有的县将其作为“一号工程”,16家企业同时开工建设,动工面积达8.9万亩。在大规模实施下,部分旱改水项目因后期监管不到位、灌溉水源难以保障等,有的已经复种旱地作物,有的弃耕、弃收、撂荒,甚至个别挖塘养殖,出现“非农化”“非粮化”情况。截至2023年6月,广西有101个旱改水项目被自然资源部标记退回,核减水田指标面积约4.71万亩。同时,由于水田指标快速增加以及指标交易市场降温,造成指标交易难、企业回款慢,有的县发生欠租欠薪欠债等衍生问题。

7、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在政务服务中搞“面子工程”。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在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场所时背离实际需求,搭车建设数字液晶屏、全彩屏48块、105.61平方米,其中有3块屏幕总面积达76.3平方米、耗资227.53万元,这些屏幕主要用于接待来访参观,平时基本处于关闭状态。同时,投资1200万元建设的住建行业人才管理系统、供排水全过程监管系统等6个政务服务信息系统,有的建成后就停用,有的未有效运行,造成资源浪费。还以业务合作为由,将“互联网+政务服务”场所装修、设备购置和运维等费用转嫁给合作银行,后因相关合作银行决定不再向其提供费用,导致场地设施运营难以为继。

8、山东省一些地方在项目集中开工、集中签约中盲目攀比,数据不实。

近年来,山东省一些地方在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中,有的项目反复开工,淄博高新区2025年春季集中开工35个项目中有6个为重复项目,个别县区单个项目反复开工3次;有的项目论证不够,烟台市蓬莱区某项目申报投资额近90亿元,但两年来仅投入500万元完成场地平整,滨州市博兴县某项目两次纳入集中开工并申报投资额70多亿元,但目前仍处于前期研究论证中;有的项目用地用海等手续还不完备,就被纳入集中开工;有的开工仪式追求场面,一个会场租用电子屏等设备费用达20多万元。还有的县级市项目集中签约名不符实,实际落地率严重偏低。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和企业对项目集中开工、集中签约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反映比较强烈。

9、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违规使用资金维修政府办公楼楼顶、建设广场景观小品。

清徐县投资5.9亿元建设县城水系生态治理及城市停车场惠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清徐县违规将县政府综合办公楼仿古屋顶及外立面涂装、政府综合办公楼亮化工程等打包到县城水系生态治理及城市停车场惠民工程中,实际形成支出1193万元。同时,项目还在城市广场建设了多处景观小品,包括一座银色莲花雕塑、一座景观石、一处地雕、多棵仿真椰子树,实际形成支出1305万元。

文章已发表于四川纵横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纵横笔记,搜索公众号,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