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公布《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储能建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作为能源调配的支点,储能建设为绿色能源发展提供服务保障、为新时代能源革命和绿色发展奠定基础。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并对外提供服务的储能技术,具有建设周期短、布局灵活、响应速度快等优势,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发挥调峰、调频、调压、备用、黑启动、惯量响应等多种功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技术。

图1:光伏储能电站
一、新型储能发展趋势
(一)全球各国加大新型储能的战略投入
2024年,全球能源转型和传统能源供应、流通紧张等加速新型储能需求,世界主要国家加快对新型储能的研发和建设,并配备政府补贴、税收优惠、投资返还等。2024年,美国能源部发布《储能战略和路线图(草图)》,明确储能战略发展方向;欧盟围绕净零排放技术攻关和制造能力培育,发布《净零工业法案》等,优先发展储能相关材料;日本发布《第七次战略能源计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30年新型储能产能达到150吉瓦时/年。世界各国争相加大新型储能的投入,为未来能源布局提前谋划。
(二)我国新型储能发展情况
面对能源革命和绿色发展、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能源安全新战略,四个革命是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一个合作是加强全方位国际合作。我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型储能支持政策日益完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不断取得突破,装机规模快速增加,新型储能行业逐步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1、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地方省份也陆续出台促进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等,从技术发展、市场运营等方面支持新型储能发展。例如:新疆依托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推动新能源与新型储能融合发展;江苏建立了电能量市场电价差、顶峰补贴费用和参与辅助服务市场获利的综合收益模式;山东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在新型储能项目管理、容量补偿机制、支持长时储能发展等方面出台系列支持政策。
2、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倍,全年新增新型储能装机4237万千瓦/1.01亿千瓦时。全国新型储能平均储能时长2.3小时,较2023年底增加约0.2小时,“十四五”以来储能时长呈上升趋势。

图2:新型储能规模情况
华北、西北为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较大地区,装机规模分别为2224万千瓦/4942万千瓦时、1871万千瓦/5201万千瓦时,装机合计约占全国55.5%。华东、华中、南方、东北地区装机占比分别为16.9%、14.7%、12.4%、0.5%。其中,华东地区占比较2023年底提升8.6个百分点。

图3:新型储能空间分布情况

图4:新型储能主要省份装机情况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项目单站规模10万千瓦及以上、储能时长2小时及以上的项目占比较高。单站规模10万千瓦及以上项目合计装机4596万千瓦,约占62%,单站储能时长2小时及以上/项目合计装机6386万千瓦,约占86%。从目前在建项目情况看,大型化、中长时新型储能项目呈增长趋势。

图5:新型储能单站规模及运行情况
3、应用场景不断扩展
新型储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积极的政策引导以及市场投入等使得新型储能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主要应用场景如下:

二、新型储能项目建设几个要点
(一)规划设计
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统筹新型储能电站建设规划布局,市(州)能源主管部门和运行主管部门加强项目建设、运行等管理,督促项目业主履行安全主体责任;新型储能电站选址要与相邻民用建筑、工业建筑、交通道路等设施保持安全距离,应远离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开展设计工作,并组织开展设计审查。

图6:四川省2025年新型储能项目统一申报
(二)项目备案
根据《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备案内容应包括:项目单位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含技术路线、应用场景、主要功能、技术标准、环保安全等)、项目总投资额,项目符合产业政策声明等。
(三)项目用地
项目选址需取得自规部门的用地预审意见,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新型储能电站及配套设施建设用地取得方式:一是项目业主可以通过出让方式取得用地,土地性质需为工业用地;二是根据2025年新修订的《划拨用地目录》,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中第(十三)条第13点为储能电站及相应设施,则储能电站也可通过划拨方式取得。
(四)规划许可
取得“多规合一”审查意见的项目,在完善用地相关手续后,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五)环境影响评价
涉及输变电工程的,500千伏及以上的或涉及环境敏感区的330千伏及以上的需要出具环评报告书,其他(100千伏以下除外)需出具环评报告表。
(六)并网运营
新型储能项目完工后,需通过电站消防验收(备案);向电网企业申请并网验收,合格通过后方可装计量装置并网运行。电网企业应按照积极服务、简捷高效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新型储能项目接网程序,向已经备案的新型储能项目提供接网服务;项目业主与电力调度机构签订并网调度协议,与电网企业签订购售电合同和高压供用电合同。参考广东省能源协会公布的新型储能并网流程,需准备资料如下:

(七)经营主体要求
经营主体经营范围需包括:“电力供应”“储能技术服务”,目前,除抽水蓄能外的其他新型储能项目暂未纳入电力业务许可管理,暂不需要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
三、新型储能项目收益从何而来?
新型储能项目作为新型能源投资项目,收益来源也较为丰富,可以为投资者参与投资、项目运营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保证,主要收益类型如下:
(一)电力市场交易
储能电站通过在电价低谷时充电、高峰时放电,利用市场价差获利。例如,2024年甘肃省2h储能现货充放电价差为0.265元/kWh,日均充放电次数1.71次。
(二)电力市场辅助服务
电力市场辅助服务是指为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保证电能质量,除正常电能生产、输送、使用外,由发电企业、电网经营企业和电力用户提供的服务。新型储能提供电力市场辅助服务主要为调频、调峰服务。以江苏镇江扬中构网型独立储能电站为例,其调频补偿标准为0.18元/MW·次,年调频里程达到150万MW,从而获得2700万元的调频收入。
(三)容量补偿
某些地区会针对储能电站的容量或放电量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目前已有10个省份出台容量电价补偿政策,预计到2025年底将有近20个省份落地相关措施。例如宁夏明确建立容量电价机制,定价为160-165元/千瓦·年。
(四)政策补贴
国家和地方为推动新型储能电站的应用和发展,会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性补助措施、布局示范项目以及电价激励措施等。这些政策可能包括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具体因地区而异。四川省成都市具体补贴政策为:对2023年以来新建投运的储能项目(抽水蓄能项目除外),按照储能设施每年实际放电量,给予0.3元/千瓦时运营补贴,装机规模5万千瓦以下的,单个项目年度最高补贴为500万元;装机规模5万千瓦(含)至10万千瓦以下的,单个项目年度最高补贴为800万元;装机规模10万千瓦(含)以上,单个项目年度最高补贴为1000万元。

图7:成都市关于新型储能的补贴政策
(五)容量租赁
储能电站可以将自身的容量租给需要的新能源场站,以此收取租赁费用。山东青岛海西湾独立储能项目便采用了这种模式,其租赁单价为252元/kW·年。
四、四川省新型储能项目建设案例
(一)攀枝花打造钒电池储能全产业链集群
近年来,攀枝花提出打造“中国钒电之都”,2023年,攀枝花发布全省首个新型储能规划《“中国钒电之都”——攀枝花市钒电池储能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加快钒电池产业布局。2024年底,国家电投集团四川攀枝花100MW/500MWh全钒液流储能电站示范应用项目开工。项目建成后,输出功率可达百兆瓦级,储能容量达到500兆瓦时,相当于一次能充放50万度电,是全国在建规模最大的钒电池储能示范应用项目。

图8:攀枝花发展新型储能
目前攀枝花清洁能源装机707万千瓦,对大型储能设施需求迫切,项目建成后,可通过容量租赁、电力市场交易等方式获得项目收益。
(二)宜宾建设四川省首批新型储能示范项目
2024年12月24日,四川省首批新型储能示范项目投产仪式在宜宾三江新区举行,全省首批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包含四川华电宜宾三江新区100MW/200MWh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大唐四川宜宾100MW/200MWh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两个项目率先在19个全省首批新型储能示范项目中建成投产,标志着四川省新型储能项目迈出关键一步。

图9:大唐四川宜宾100MW200MWh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
近年来,宜宾积极抢抓国家“双碳”战略机遇,加快构建富有宜宾特色和优势的“4+4+4”现代化产业体系,将新型储能作为4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高标准建设占地3.89平方公里的储能产业园,已落地宜宾中车、中储科技等储能项目19个,围绕“动力电池+储能”“光伏+储能”“氢能+储能”等储能全产业链发展,正朝着打造“中国储能产业新高地”的目标阔步前行。
(三)成都市加快推进新型储能项目
截至2025年6月末,成都全市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超42万千瓦,在建储能项目装机规模22.8万千瓦。在2025年四川省第二批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清单中,成都市13个项目被纳入清单,数量远超过其他地级市。近期,成都高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与京东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重点开发成都地区京东方园区新型储能及虚拟电厂项目,规划装机规模超过200MW/400MWh,探索“技术+资本+场景”全链条合作模式。

图10:成都新型储能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五、结语
发展和布局新型储能是面对能源革命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新型储能结合光伏、水电、风电等绿色能源建设,做到优势互补、功能结合,以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提升社会应急保障能力。各地结合当地能源发展情况和电网运行情况建设新型储能,既是获得投资收益的有效方法,也是实现“双碳”战略、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
附:四川省2025年新型储能项目清单
表1 四川省2025年第一批电网侧新型储能清单



表2 四川省2025年第二批电网侧新型储能清单



文章已发表于四川纵横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纵横笔记,搜索公众号,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