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过去五年,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哪些新变化?

2月13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一号文件”),对2023年“三农”工作作出部署。这是我国“十四五”以来的第三份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20个中央一号文件。

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全文共九个部分,包括: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对比过去五年,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哪些重点内容需要关注?

一、过去五年“一号文件”主题回顾

从2004年至今,中央连续发布了二十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成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指引,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驰而不息、重农强农的坚强决心。

2018年是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年,同时,乡村振兴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部署乡村振兴战略,再到2022、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实施乡村战略的力度与决心。

二、乡村振兴主要政策回顾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

2020年 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2035年 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2050年 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我们可以看出,乡村振兴战略是过去、现在、未来国家长期坚守的基本国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

1.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二十年聚焦“三农”。

中央一号文件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鉴定建设农业强国的长远目标,充分体现了“三农”问题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一号文件开篇即提出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2.指导思想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3.中央一号文件9大重点,33条要点:

九个重点,包括: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其中相比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主要变化为2022年一号文件强调乡村发展,推进乡村建设。2023年提出产业高质量发展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成效显著,未来乡村振兴发展更加看重高质量发展。

(1)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要点1:全力抓好粮食生产。

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稳定稻谷补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实施好优质粮食工程

要点2:加力扩种大豆油料。

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实施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

推行稻油轮作

支持木本油料发展,落实油茶扩种和低产低效林改造任务。

要点3: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加快发展水稻集中育秧中心和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

加快粮食烘干、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集中连片推进老旧蔬菜设施改造提升

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水产养殖池塘改造升级

要点4: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高产稳产饲草料生产基地

发展林下种养,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

要点5: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

加强粮食、生猪等稳产保供,严格“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

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继续实施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补助政策。完善天然橡胶扶持政策。加强化肥等农资生产、储运调控等。

提倡健康饮食。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要点6: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

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确保补充的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产能不降。

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加大撂荒耕地利用力度。

要点7: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务,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

加强黑土地保护和坡耕地综合治理。

要点8: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扎实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

实施一批中小型水库及引调水、抗旱备用水源等工程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进黄河流域农业深度节水控水。强化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

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要点9: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加强旱涝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和农业生产防灾救灾保障。健全基层动植物疫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

提升重点区域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水平。

(3)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要点10: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支持农业领域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加强农业基础性长期性观测实验站(点)建设。

要点11: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和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有序扩大试点范围,规范种植管理。

要点12: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

加紧研发大型智能农机装备、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和园艺机械。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

要点13: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推进水肥一体化,建立健全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观测试验基地建设。

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加强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

持续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科学实施农村河湖综合整治。加强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改造。

加大草原保护修复力度。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

(4)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要点14: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兜底保障。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

要点15: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注重扶志扶智,聚焦产业就业。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力争提高到60%以上,重点支持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

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

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一批补短板促振兴重点项目,深入开展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专项行动和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

要点16:稳定完善帮扶政策。

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开展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成效监测评价。

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对帮扶项目的金融支持。深化东西部协作,开展携手促振兴行动,带动脱贫县更多承接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

(5)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要点17: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

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改造提升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布局建设一批城郊大仓基地。支持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

要点18: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

全面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大力发展共同配送、即时零售等新模式

要点19: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继续支持创建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支持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

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

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要点20: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

完善县乡村产业空间布局,实施“一县一业”强县富民工程。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向县域梯度转移,支持大中城市在周边县域布局关联产业和配套企业。支持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农高区托管联办县域产业园区。

(6)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要点21: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稳岗倾斜力度,稳定农民工就业。

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

加强返乡入乡创业园、农村创业孵化实训基地等建设。

要点22:促进农业经营增效。

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大力发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营销增效。

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细碎化问题。

要点23: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搞好确权,稳步推进赋权,有序实现活权。研究制定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指导意见。

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示范。

(7)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要点24:加强村庄规划建设。

推进以乡镇为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积极盘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

实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

要点25: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加强农村公厕建设维护。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及时清运处置。推进厕所粪污、易腐烂垃圾、有机废弃物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

要点26: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和安全管理,推动与沿线配套设施、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一体化建设。推进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改造。推进村电网巩固提升,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

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加强农村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建设。

要点27: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

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县域统筹。加快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

(8)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

要点28: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开展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持续开展市县巡察。

要点29: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强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压实县级责任,推动乡镇扩权赋能,夯实村级基础。加强乡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务。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组织开展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

要点30: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深化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建设。深入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进农村丧葬习俗改革。

(9)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要点31: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

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

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

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

鼓励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打捆打包按实施,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更多投向农业农村。

推动金融机构增加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投放,引导信贷担保业务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

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

要点32: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青年人才开发行动。

要点33: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建设,推动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加强中心镇市政、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城乡学校共同体、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养老服务联合体,推动县域供电、供气、电信、邮政等普遍服务类设施城乡统筹建设和管护。扎实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

四、中央一号文件延展

乡村振兴战略是未来几十年内国家高度关注的重要国策,但是目前国内关于乡村如何优质、持续、稳定振兴发展的问题尚未有绝佳的解决方案,乡村振兴无论是基础建设、人居环境改善、产业发展,都难以脱离一个关键点——钱从何而来?

目前乡村振兴战略主要的资金来源集中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入(包括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府一般债券、土地出让金投入等)、政策性资金支持、商业银行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持、社会资本介入、集体经济股权投资、项目收益在投资等。

详见我公司的文章《乡村振兴:钱从何来?》

五、总结

总的看,一号文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今年的文件聚焦狠抓落实,突出工作部署指导性、政策举措针对性,既是明确全年工作重点的“任务清单”(项目从哪来),也是指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操作手册”(项目怎么做)


文章已发表于四川纵横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纵横笔记,搜索公众号,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