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项目规划与融资路径

2023年1月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发布的首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传递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文件提出了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但目前中国农业发展仍存在较多问题,种植模式单一、种植收入低、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等的核心问题,从而导致大量农业人口外流务工,各地撂荒地增加,农地未得到充分利用。下文将就农业种植存在的问题、解决思路、资金来源等进行分析,对乡村振兴农业发展提出看法及意见。

一、存在问题

(一)小农经营模式占据了主要地位

根据农业农村部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全国小农户数量占到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90%,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中国现在的农户有2.3亿户,户均经营规模7.8亩,经营耕地10亩以下的农户有2.1亿户。

1.户均规模小,地块零散

比如四川省每户地块在十块以上,平均每块地只有0.4、0.5亩。受规模影响,农业种植成本无法降低,农业种植利润难以提升。

2.亩均增长率高,净值低

以中美玉米对比,我国玉米单产由1998年的363公斤/亩提高到2017年的502公斤/亩,年均增长1.72%。美国玉米单产水平从1998年的569公斤/亩增加到2017年的774公斤/亩,年均增长率为1.63%。我国年均玉米增长率已超过美国,但亩均产量依旧有差距。

3.人工成本较高

从上图可以看出,中国在人工方面成本方面远超美国,我国的人工成本约为美国人工成本的10倍。在销售端价格固定的情况下,如何降低成本才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关键。从上面对比结果来看,降低人工成本是最核心的因素。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工成本单价下降的可能性较低,唯有提高人工效率才能降低亩均人工成本。这就要求进行规模化种植,并伴随大量农业机械的进入,降低人工边际成本。

(二)农业生产较为原始,农业机械化率较少

根据国家农业农村部2022年9月2日《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0624号建议的答复》,截至2021年底,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但从全球范围看,美国和欧洲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农场机械化率高达95%。其次是俄罗斯和巴西,分别是85%75%。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相较于发达国家仍具有较大的差距。

从原因来看,农业机械化率较低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由小农经营模式所导致的,家庭种植面积小,农机的投资与收入完全不对等,农机未充分发挥效益

二是我国西部地区,多山区,农田高低落差大,机械难以进场

对于两种不同的原因,应该因地制宜思考解决方式,不能一概而论。

(三)农业种植过度依赖经验,缺乏现代农业科学技术

根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道亮的观点,农业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0是传统农业,2.0是机械化农业,3.0是数字农业或智慧农业,4.0是未来智能农业或无人作业”。目前我国还有大量农业属于1.0阶段,现代农业技术缺乏。

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缺乏,使得大部分农民难以完成发展转型,在未来市场竞争中会处于劣势方。

(四)农业种植者销售、信息渠道较少

1.缺乏销售渠道,过度依赖中间商

2022年河南多地就因大型中间商未来收菜,出现了农户蔬菜滞销的现象。

2.缺少市场信息收集渠道,难以合理分析未来市场

在2017年“蒜你狠”行情的推动下,大蒜价格持续走高。全国农民开始大面积种植大蒜,也导致了2018年大蒜价格大幅下跌,多地出现滞销,让多地农民一年的辛苦全部付诸东流。

(五)农作物多而不精,缺乏差异化竞争

我国茶叶、水果、蔬菜、食用菌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多而不优的问题突出。我国农作物种类多,产量丰富,但是却缺乏精品种类,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知名品牌。以猕猴桃为例,在中国已种植1300多年,在1906年才被引入新西兰,但目前在市场及价格方面,新西兰猕猴桃已经远超国内猕猴桃。

国内农作物如何在保证产量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质量,在国际市场上站住脚,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问题。

二、解决思路

针对上述现状,我们不禁需要思考如何去解决?如何使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如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我认为在这个方面应该由政府去主导解决,农科院和金融机构协助,在技术和资金方面提供保障。

(一)提升耕地质量,完善农业配套设施,提升规模化

由政府进行主导,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项目建设、旱改水建设,提升耕地质量,打造连片耕地,完善配套路网设施。同时,通过建设晾晒房、仓储物流基地等完善配套设施,解决从田间到桌上的中间环节。通过解决种粮大户的问题,来促进种粮大户进场,提升规模化种植的数量。

(二)联合农科院,普及农业科技知识

通过政府联系农科院,选定核心示范区,对核心示范区农民进行科学指导示范,提升农民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抗风险能力,提升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从2021年下半年起,四川省农科院定点帮扶平昌县,助力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专家课堂讲和现场指导示范,累计培训300余人次,带动核心示范区百姓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三)建立农产品清单,对外发布供应信息

由政府打通信息“上行”问题,统计每年农产品品种、数量、价格、联系方式等,利用政府渠道将其对外发布,吸引更多采购商,一方面提升了销售的保障,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农产品的议价能力。在此举上,河南省新乡市在疫情期间就充分发挥了政府效能,通过省供销平台发布供应信息,销售25万斤蔬菜,解决信息不畅通的问题。同时组织更知果语、代号七天、美特好等开放办社的合作超市通过保护价采购,进一步保证了农民的收入。

(四)因地制宜,制定行业标准,科学发展农业种植

规模化种植虽然降低了边际成本,提升了综合收入,但是其对耕地的地理位置、地形都具有一定要求。在丘陵或者山区,实现规模化种植具有较大难度。此时应该转换思路,从追求量到追求质。这一方面可以向日本学习经验,日本耕地面积少,地形以山地为主,其农业发展主要也是以小农经营模式为主。但日本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显著地位,其中草莓中的“四大美人”之称的红颜、枥乙女、章姬和弥生姬全部产自日本,全球最好吃的十大苹果品牌中,日本就占了6种。

在这一方面,可由政府通过各方考察、学习,确定本地适宜栽种品种,再联合农科院及相关方制定统一标准。并由政府组织,建立本地品牌,增加产品知名度,为产品提升赋值。

三、资金来源

在上述解决思路下,如何解决资金问题,实现产业发展是一大关键?我们下面将对此进行分析:

(一)农田建设贷款

项目属于固定资产建设,公司采用固定资产贷款的方式获得建设资金。在此方面,农业发展银行有“土地流转及规模化经营”贷款科目可以支持农田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国开行有“农田建设专项贷款”支持,农行推出了“天府粮仓贷”用以支持当地农田建设。其他各行也推出了相关的贷款品种以支持农田建设。

在金融政策方面,农田建设属于政策大力支持范畴。但是项目的还本付息的收入来源如何实现是一大难点。在此方面主要有几种方式:

1.土地托管

土地托管的方式下,农民承担了风险,但同时预期收益也较高。通过半托管、全托管等模式运营,公司在运营过程中收取服务费或者采用分红的方式取得项目收益。在半托管过程中,公司可附带种苗销售、农机出租、农产品统一销售等环节,在中赚取一定利润。同时,公司可利用销售等提高公司流水,进一步发展贸易融资,提升公司现金流。

同时,公司也可采用回收农产品,进行再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方式增加公司利润。

此模式下,对公司农业经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险也相对较大,但预期利润也更高。

2.土地再流转

土地再流转是指由公司对土地进行第一轮流转,再进行改造提升后,再次将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此种方式,对于农民及公司来说风险更可控,确保了其每年实现固定的收入,但是收入相对于托管模式更低。

(二)地方专项债

农林水利属于专项债重点支持领域,特别是高标准农田项目,截至2023年6月9日,全国专项债已发行高标准农田项目494个,发行金额共410.1914亿元。对于专项债项目,收入来源也可参考第(一)条农田建设贷款。

(三)农业供应链

对于农业生产者来说,在金融市场上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对外融资困难,而常规的增信方式成本过高,会大幅降低农业生产者的利润空间。而通过供应链模式完善农产品交易体系、加快农产品流通效率。并通过链条上龙头企业增信整个链条关联方,具体模式可包含:订单融通、应收账款融通、预付账款买方融通、存货静态质押融资等。既可以帮助农产品原始生产者解决资金问题,又可以助力中间商扩大规模,有利于实现农业的规模化发展。

(四)融资租赁

对于机械化发展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机械的数量提升,但大型农机费用高、作业面积广,对农民来说,投资过高且使用效率低,性价比极低。而对于公司来说,一次性采购大量农机也会占用大量流动资金,导致公司流动性变差。这方面可通过引入融资租赁公司,通过直接租赁或售后回租等方式,将一次性支付转为分多年支付,极大的缓解流动性压力。

四、尾言

农业是乡村振兴的第一站,是保证乡村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实现乡村经济质的发展。目前各金融机构也陆续出台了相应政策或管理办法对农业种植进行支持。我司在这种背景下,已充分研读政策,为多个区(县)农业种植提供了产业+金融的咨询服务。各位读者若有需要交流、咨询,可联系我们。


文章已发表于四川纵横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纵横笔记,搜索公众号,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