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蚕桑养殖基地建设项目融资要点

一、蚕桑渊源

蚕桑,即养蚕与种桑,是古代农业的重要支柱,相传是嫘祖(黄帝正妻)发明。《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也就是传说中的蚕神,她当时见子民没有衣物御寒,于是开始教人养蚕缫丝制作衣服。她在山中寻找野生蚕种,亲自采桑饲蚕,收茧抽丝,织成精美的衣裳。自嫘祖开始养蚕抽丝,中国逐渐发展起蚕桑业。从汉朝张骞“凿”通西域以后,丝绸等中原的蚕丝织品就源源不断地被丝路上的商人从长安收购,运到西域、中亚西亚、地中海沿岸和欧洲各地兜售,成为展示古老中国的一面无声的旗帜,亮出华夏的奇彩篇章。

我国是桑树原产地和丝绸发祥地,也是全球最大的蚕桑丝绸生产、出口国。蚕桑丝绸产业涉及种植养殖、加工制造、商贸流通、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聚集大量中小微企业、农户、商户、合作社等经济组织,是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典型。2019年,我国桑园1200万亩,柞树场1300万亩,丝绸工业年产值1500亿元,蚕茧和生丝产量占全球80%以上。

二、蚕桑产业链介绍

蚕桑产业主要包括桑树种植、蚕种生产、蚕茧饲养、蚕茧收购、丝绸加工、丝绸销售等环节,其中,由于蚕宝宝以桑叶为生,因此蚕桑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桑树的种植面积,桑树在蚕桑产业生产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桑树种植

桑树是蚕的主要食物来源,因此桑树种植是蚕桑产业的基础环节。桑树种植需要考虑气候、土壤、水分等因素,以及桑树的品种选择、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

(二)蚕种生产

蚕种生产是蚕桑产业的重要环节之一,包括原原种、原种和普通种的生产。蚕种生产需要考虑蚕种的选育、繁殖、保存等环节,以保证蚕种的质量和性能。

(三)蚕茧饲养

蚕茧饲养是蚕桑产业的核心环节,包括蚕的饲养管理、桑叶采摘、蚕茧收获等。蚕茧饲养需要考虑饲养环境、饲料配方、饲养技术等因素,以保证蚕茧的质量和产量。

(四)蚕茧收购

蚕茧收购是连接蚕农和丝绸企业的重要环节,包括蚕茧的收购、分级、储存等。蚕茧收购需要考虑市场价格、收购标准、储存条件等因素,以保证蚕农的利益和企业的原料供应。

(五)丝绸加工

丝绸加工是将蚕茧加工成丝绸制品的重要环节,包括缫丝、织造、印染等。丝绸加工需要考虑加工技术、设备、市场需求等因素,以保证丝绸制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六)丝绸销售

丝绸销售是将丝绸制品销售给消费者的重要环节,包括国内市场销售和出口销售。丝绸销售需要考虑市场需求、销售渠道、价格策略等因素,以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三、我国蚕桑产业发展现状

蚕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昆虫,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较高,适宜湿度为60%-80%,温度范围为20-30℃。在饲养过程中,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对蚕的生长和发育造成影响,而过低的湿度会导致蚕蛹表皮变硬,影响蚕丝的质量和产量;过高的湿度则会使蚕丝黏糊,制作成蚕丝时也难以进行有效控制。此外,蚕需要充足的氧气进行呼吸代谢,因此饲养环境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保证氧气的充足供应。因此,发展蚕桑产业一般需要满足年降雨量在500mm以上,气温在10℃以上,活动积温超过2600℃,无霜期在120天以上等气候条件。此外,充足的劳动力、便利的交通以及稳定的市场需求也是保证产业顺利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的条件。

我国适合发展蚕桑产业的地域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包括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等地。这些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桑树的生长和发育,同时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悠久的丝绸文化历史,为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除此之外,广西河池宜州区也是我国著名的蚕桑之乡,被誉为“中国蚕桑之乡”。自2005年起,宜州桑园面积、鲜茧产量连续17年保持全国县域第一。

根据《2020年中国茧丝绸行业发展报告》,2020年全国桑园面积1146.5万亩,较上年增加13.6万亩,同比上升1.2%。分区域看,东、中、西部地区桑园面积分别为168.7万亩、156.3万亩和821.4万亩,占比分别为14.7%、13.6%和71.6%,其中,东、中部地区占比较上年分别下降0.6和0.4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9个百分点。分省份看,全国有五个省(区、市)桑园面积超过50万亩,依次是广西、四川、云南、陕西和重庆,且均保持增长,合计占全国桑园面积的68.6%。


从蚕茧产量上看,2020年全国蚕茧产量71.5万吨,较上年减少0.58万吨,同比下降0.8%。分区域看,东、中、西部地区蚕茧产量分别为9.8万吨、5.1万吨和56.5万吨,占比分别为13.7%、7.1%和79.1%,其中东、中部地区占比较上年各下降0.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1个百分点。分省份看,全国有五个省(区)蚕茧产量超过2万吨,依次是广西、四川、云南、江苏和广东,合计占全国总产量的83.3%。

可以看出,不管是桑园种植面积还是产量,都呈现西部地区进,东、中部地区退的现象中国蚕桑生产继续向西部地区转移和集中,“东桑西移”成效明显。

四、蚕桑产业问题

以上,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蚕桑产业在全球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此同时,随着国家的大力支持,目前我国蚕桑产业也正向劳动力密集、城镇化发展较缓的西部地区转移,也就是所谓“东桑西移”。然而,我国蚕桑产业发展目前也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经营区域散布、效益不高。目前,蚕桑生产主要集中在一些地区,而这些地区的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导致生产效益参差不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推进蚕桑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提高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同时加强政策扶持和市场引导,促进蚕桑产业的区域协调发展。

(二)桑蚕产业的地区分布不合理,不能有效地体现发展优势。一些地区的桑蚕产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缺乏竞争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加强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推动桑蚕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效益。

(三)适合种植桑园的地方变少,农业劳动力转变为非农。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适合种植桑园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日益减少,这对蚕桑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养蚕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外出打工潮影响,出现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受此影响,劳动力成本出现了明显的上升现象,增加了蚕桑产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产业的经济效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桑园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加强政策扶持和市场引导,吸引更多的农业劳动力从事蚕桑生产。

(四)缺乏智能化蚕桑生产系统。目前,我们相当一部分地区蚕桑生产系统的智能化、可显示度、可观摩性建设方面依然存在短板,蚕桑产业的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缺乏先进的饲养技术和设备,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稳定。此外,蚕桑产业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不够充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不高,也限制了产业的发展。未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等措施加以解决,只有不断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才能促进蚕桑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蚕桑养殖产业目前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但在国家的支持和科技的推动下,现代化蚕桑产业正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自动化、智能化和环保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现代化蚕桑养殖基地将呈现以下趋势:

(一)规模化

现代化蚕桑养殖基地通常具有较大的规模,能够实现批量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集约化

现代化蚕桑养殖基地采用集约化的饲养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场地、人力和物力资源,提高生产效益。

(三)自动化

现代化蚕桑养殖基地采用先进的自动化饲养设备和技术,能够实现自动化投喂、环境调控等,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四)智能化

现代化蚕桑养殖基地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能够实现智能化决策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益和管理水平。

(五)环保化

现代化蚕桑养殖基地采用环保、可持续的生产方式,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实现绿色发展。

以西南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夏庆友团队创建的智能化养蚕基地为例,该基地占地4000平方米,年养蚕量最高可达1000盒,产茧40吨。该基地采用人工饲料养蚕,能够实现高密度养殖,场地利用率可提高4到5倍。同时,该基地借助大数据进行智能决策,实现了高效低成本饲养家蚕。

五、现代化蚕桑养殖基地建设项目融资要点

(一)适宜的自然条件及产业基础

蚕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昆虫,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较高,适宜湿度为60%-80%,温度范围为20-30℃。在饲养过程中,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对蚕的生长和发育造成影响,而过低的湿度会导致蚕蛹表皮变硬,影响蚕丝的质量和产量;过高的湿度则会使蚕丝黏糊,制作成蚕丝时也难以进行有效控制。此外,蚕需要充足的氧气进行呼吸代谢,因此饲养环境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保证氧气的充足供应。因此,发展蚕桑产业一般需要满足年降雨量在500mm以上,气温在10℃以上,活动积温超过2600℃,无霜期在120天以上等气候条件。

此外,蚕桑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行桑树的种植、养护以及蚕的饲养、加工等工作,且下游产品丝绸一般价格高昂,消费门槛较高,当地市场无法消纳这些产能,需要运输桑叶、蚕茧等物资,因此现代化蚕桑养殖基地的建设地址一般需要在有蚕桑产业基础的地区,充足的劳动力、便利的交通是保证产业顺利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的条件。

(二)用地手续

现代化蚕桑养殖基地建设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为蚕桑园种植、蚕棚建设以及生产附属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桑属落叶乔木或灌木植物,并且蚕桑园的种植是以采集果、叶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因此桑树的种植用地可流转林地或园地。蚕棚建设和附属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则需要流转设施农用地。

(三)营业范围

现代化蚕桑养殖基地建设项目需要种植桑树、养殖蚕、销售蚕茧,若采用合作社模式还需要收购鲜茧,因此一般需要新增以下营业范围:鲜茧收购;蚕种生产;蚕种经营;初级农产品收购;农副产品销售;园艺作物、谷物、经济林木、中药材、蔬菜、花卉盆景种植、加工、销售;家禽、家畜、淡水鱼、虾、蚕养殖加工、销售。

(四)还款来源

现代化蚕桑养殖基地建设项目融资过程中需要测算项目收入以作为未来偿债付息的还款来源,考虑到现代化蚕桑养殖基地建设项目一般规模较大,年产能较高,并且对技术和养殖经验要求较高,需要桑树的种植技术、蚕的饲养技术、蚕茧的加工技术等。因此项目公司需要寻找具备强大实力的下游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借助战略合作方丰富的行业经验、先进的技术以及强大的市场销售能力,签订收购协议以保障未来生产的蚕茧能够顺利销售获得利润。一般需要考虑战略合作方的技术情况、行业经验、行业地位、蚕茧需求量、销售渠道、收入情况以及是否有类似项目的成功案例。

此外,蚕茧属于农副产品,不同地区可能会有针对该产业的补贴政策,需要关注当地是否有相关补贴,可作为还款来源的一部分。

六、蚕桑养殖基地案例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是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群众素有种桑养蚕传统,全县桑园面积达12.9万亩,由于缺乏技术、销路和合作厂家,当地只能提供简单的初级产品,广大农村地区蚕茧产量低、质量不高、价格不稳定、种养规模不大,严重制约了桑蚕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相关情况在广西种桑地区也较为普遍。

2016年-2020年,经过4年的发展,深圳同益新丝绸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从在那坡筹办扶贫车间,到逐步在来宾忻城县、河池宜州区分别投资建产业园,并与当地农科院合作,形成在桂多点布局,集桑蚕茧收购、白厂丝生产、纺织绸布、炼染数码印花、内销出口于一体的丝绸全产业链。公司以提升广西原产地品牌与打造企业名片相结合,实现蚕桑产业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工厂化生产;改变广西茧质差的历史现状,在行业中树立广西优质蚕茧形象;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带动百色、河池、来宾及周边蚕桑产业迅速壮大,实现茧丝绸上下游产业和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带农联农效果显著。扩大蚕茧原料、生丝、绸的需要量,将广西百色、来宾丝绸的“产”,与杭州、深圳大湾区以及出口的“销”对接,实现广西丝绸产品国内国际双循环,开辟广西同益新“丝绸之路”。

目前那坡县增加种植面积4万亩,总面积达13.5万亩,项目覆盖那坡县85个贫困村,惠及农户7174户,在那坡总投资5.6亿元,为当地创造总产值10亿元;2021年在来宾忻城打造总投资50亿,占地1500亩忻城“三江口(忻城)茧丝绸产业园”,引入全球最先进的零污染激光印染设备,研发工业化饲料养蚕,扩大生产线,届时将极大带动周边种桑养蚕规模,促进广西丝绸行业高品质发展,该产业园全部落成后将每年带给忻城县第一产业超过20亿元、二产40-50亿元,河池宜州区的服装产业园聚集后,将极大带动三产发展。

2019年,那坡县同益新丝路新区丝绸生产线项目落成,可提供800个就业岗位,现已实现当地539名农户转变为产业工人,其中脱贫人口120名,占比22%。2019年元月至2021年8月,共发放员工工资5449.94万元,其中缫丝、织绸挡车工年均收入达6-8万元,生产车间被当地政府认定为“就业扶贫车间”和“巾帼扶贫车间”。


文章已发表于四川纵横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纵横笔记,搜索公众号,可查看更多。